中糧集團將投入20億元進軍養豬行業
馮永輝:利潤其實不高但風險很大
在我的記憶中,有許許多多外部資本和大企業、大集團紛紛涉足養豬業,2007-2008年是一個高潮期,當時高盛集團、德意志銀行等外資都已進入,此后國內的復興集團和網易創始人丁磊等也紛紛養豬。
但我認為,任何一個外行者進入養豬業,都要面臨一些相似的困難和挑戰,除了資金投入,還要有專業人才和場地。后者相比過去,面臨的困難更大。
對于大
規模生豬養殖,首先要確定好養殖地點,現在稍微大一點的城市對養豬都有嚴格限制,拿地要獲得地方政府審批十分困難,因為養豬會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污染,養豬企業不僅不用繳稅,還占用了很多耕地。因此,地方政府其實是不歡迎養豬的,更別說大規模養殖了。
另外,養豬也不是短期投資項目,從投入到產出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就是找到了地方,要搭建豬圈,再從繁育母豬開始,產仔豬,慢慢喂養,到最終肥豬上市,至少要一年以上的時間,還得滿打滿算。
外界一般認為養豬利潤高,我卻不認同。養豬業利潤其實并不高,同時風險很大,深受市場價格波動、疫病頻發等問題困擾。2007-2008年,在豬價狂飆的時候,曾吸引大量外部資本進入養豬業,但隨后卻遭遇了行業低谷,直到從去年4-5月開始,豬價才開始回升并進入盈利期。
苑志斌:警惕資本涌入導致供給過剩
武鋼養豬不過是其多元化業態中的一種方式,目前國內多家鋼企都開始發展非鋼產業來保障自身利潤率,而這主要是由于當前鋼鐵市場產能過剩,導致其價格保持較低水平,發展動力不足,這勢必刺激各大鋼企開始尋找更有利的產業進行發展。
資本涌入養豬業,一方面是由于市場對豬肉的需求較為穩定,同時我國規模化養豬的發展加速,大量養豬散戶的退出為外來資本投資該產業騰出了空間,當前基礎母豬500頭,年出欄一萬頭以上的大型豬場約有2500余個,約占全國總出欄量的10%,而根據農業部發布的“十二五”規劃來看,預計要使出欄500頭以上生豬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50%,政策利好對產業長期發展的作用不容小覷,因此,屬于擁有長期發展潛力的產業。
另一方面,2011年全國自繁自養每頭豬年均盈利500元左右,預計今年自繁自養頭均盈利也將保持在200—400元/頭區間,這表明該行業仍存在較大盈利空間,能夠成為各大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過多企業涌入這一行業或形成供給過剩的情況,而這將會導致供需不平衡的發生,最終造成企業利益損失。
今年兩會期間,“鋼鐵俠”武鋼擬巨資投入養豬的消息甚囂塵上。據媒體報道,在兩會召開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鄧崎琳透露,今年武鋼準備建萬頭養豬場,而且年內就出欄。鄧崎琳稱,眼下1噸螺紋鋼的價格大概是4700元,平均每公斤4.7元,而最便宜的豬肉每公斤已接近26元,一公斤鋼材價格抵不上四兩豬肉。他表示,在鋼鐵企業普遍微利的背景下,武鋼今年對鋼鐵產業可以說是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卻在非鋼產業上重金砸下390個億謀求發展。
鄧崎琳的這番言論引來網友諸多關注。3月9日,武鋼新聞發言人陳永志澄清稱,武鋼只是利用后勤集團的閑置資產和富余人員,生產綠色有機食品、養殖生豬,并且養豬種菜也僅在規劃設計中,并未正式開始實施,投資金額也未定。
根據武鋼的澄清聲明,武鋼確實計劃養豬。另據知情人士透露,武鋼總經理鄧崎琳此前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武鋼今年準備建萬頭養豬場,并且武鋼近期還與華潤集團簽訂一攬子合作計劃,其中包括建農產品專賣店。業內指出,武鋼確實有意打造其生豬產業。
中糧:3年內投20億元
3月10日,中糧集團旗下中糧肉食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糧肉食)與四川廣元市人民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擬在該市劍閣縣建6000萬只肉雞產業鏈項目和種豬養殖基地及相配套的產業鏈項目,項目總投資約35億元。
根據上述項目的約定,在2012年-2015年期間,中糧肉食將投資15億元建設6000萬只肉雞產業鏈項目;另投資20億元建設種豬養殖基地及相配套的產業鏈項目。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100億元。
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郭會勇分析,中糧選擇建種豬養殖基地而非生豬養殖基地,進一步顯示中糧做大該業務的企圖,“如果要想把生豬業務做大,還不如從源頭開始進行種豬培育。”郭會勇介紹,中糧早在2007年便對外表示生豬養殖量最終要達到1000萬頭。而目前國內最大的生豬養殖企業廣東溫氏集團生豬養殖量也只有500萬-600萬頭。
據悉,中糧集團此前早已在國內布局生豬養殖和肉類加工。據公開資料顯示,從2007年開始,中糧集團在天津、江蘇和湖北合計投資超過200億元建立了三大生豬基地,目前三個基地部分已投產使用,年生豬出欄量約在150萬頭。
本文地址:
http://www.qingqingav.com/industry/HTML/6768.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中國農業人才網
上一頁 [1] [2]
文章錄入:希望的田野 責任編輯:耕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