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經濟、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民生活方式的改變,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已成為甘肅省各級政府和廣大農民高度關注和亟待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
一、基本情況
秸稈資源的基本情況:2008 年全省農作物秸稈總量為1 630 萬噸,其中:小麥秸稈408 萬噸,占25.0%,玉米秸稈780 萬噸,占47.83%,其它秸稈443 萬噸,占27.17%。我省對秸稈的利用,采用氨化、青貯、微貯、糖化、堿化、粉碎等方式飼喂牲畜的主要有玉米、小麥、高粱、蕎麥、豆類的秸稈、秕殼及洋芋秧等750 萬噸,還田105 萬噸,食用菌和工業原料85 萬噸,計940 萬噸,占57.67%。其它690 萬噸,占43.33%,被用于農村生活燃料或廢棄。設備設施情況:2008 年全省擁有青貯機械8.8 萬臺,大多為2 噸以下的小型青貯機,6噸以上的大型青貯機較少。有固定式青貯氨化池500 立方米,沼氣池45 萬戶、氣化站5 個。38 家企業的生產能力大多在5 千噸以下,有個別生產能力在3萬噸以上的企業。
二、發展優勢
政策優勢:國務院《關于加快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對秸稈飼料化利用提出了明確要求,甘肅省把發展草食畜牧業列入促進農民增收“六大行動”,提出把秸稈飼料化利用作為優先扶持的基礎工作全力抓好,各市、縣根據出臺了相應的意見或辦法,為秸稈飼料化利用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區位優勢:甘肅省屬農牧交錯地帶,牧業比重大,是半農半牧省份。全省牛、羊存欄達到452 萬頭和1646 萬只,規模養殖戶80 萬戶、標準化養殖小區1530 個、養殖場5300 個,畜禽飼養總量達到4500 萬頭只,可用于飼料的秸稈超過1300 萬噸。青貯氨化窖池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秸稈收集、運貯、生產、加工等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將有力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工作向前發展。市場優勢:秸稈青貯氨化主要是解決牛羊的飼料,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牛羊肉需求旺盛,牛羊養殖快速發展,玉米、秸稈等飼草料的需求增長迅速。同時面對牧區草場退化、超載過牧的現實問題,實施農牧互補戰略,減輕草場壓力,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對玉米、秸稈等飼草料的需求也十分迫切。技術優勢:全省擁有畜牧獸醫科研教學單位11 所,從事畜牧業科研、教學、推廣的技術人員1.03 萬人,形成了省、地、縣、鄉四級飼料加工技術推廣體系。以全膜雙壟溝播為主的旱作增產技術,并綜合應用優良品種、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先進農業集成技術,可使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籽實產量和秸稈產量提高10%左右。通過對農作物秸稈經過深加工和工藝處理,替代木材制作建筑材料、制備沼氣、生產食用菌等技術應用,將會有效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水平。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政策問題:缺乏政策、項目和資金引導機制,管理渠道不順暢。
二是資金問題:我省大部分農民的生活僅解決溫飽,家庭經濟還不富裕,要購置玉米秸稈收集、儲運、加工、利用設備,建造固定設施,必須有政府資金的投入。
三是技術推廣問題: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究、推廣和服務嚴重滯后。四是出路問題:充裕的糧食解決了畜禽飼料問題,化學工業的發展和市場供應充足解決了肥料投入問題,小造紙廠的關閉使秸稈的工業用量減少,使得秸稈傳統利用的方式消亡。五是其他問題:全省草業加工已形成一定規模,但實際生產能力不足,企業對草產戶壓級壓價、拖欠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四、建議
一是高度重視。各級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制定扶持政策,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作為重要切入點,采取補糧食、補地力、補效益、補就業措施,每年拿出一定數額的資金,重點用于秸稈新技術開發和推廣,支持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使農民在開展秸稈過腹還田中真正有效益、得實惠。
二是明確責任。通過內部培訓、經驗交流、現場觀摩,組織養殖戶和鄉村干部到外地學習,提高技術人員的指導和操作水平;通過集中培訓、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廣泛宣傳秸稈青貯氨化的好處和技術要領;通過召開青貯氨化現場會及組織養殖戶到規模養殖場觀摩等方式,實地學習青貯技術;采取行政和技術雙軌制,對示范戶、規模戶進行青貯設備投入物資和資金,抽調專業技術人員,到生產一線通過包片、包場、包戶的方式現場指導養殖場(戶)鍘草裝窖。
三是制定和完善利用秸稈發展循環經濟的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重點區域、重點項目和政策措施,總結利用秸稈發展循環經濟的模式及特點,不斷完善利用秸稈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路線,開展青貯、微貯和氨化秸稈,通過“飼草———畜牧業———沼氣———果蔬”模式,完成農業生態系統內的物質循環利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四是積極引進秸稈新技術、新成果,完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集成和配套體系,并在機械技術、加工技術、飼料收貯、生物肥生產、作業收入等方面,提高秸稈飼料加工的裝備水平,向深層次開發、高層次利用和產業化、配送中心化經營,不斷開辟秸稈綜合利用新途徑。
五是典型示范,項目拉動。要確立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經營、分點生產、訂單銷售的飼草產業發展思路,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地客商投資秸稈深加工項目,形成“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建立企業與農戶雙贏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