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廣志的蚯蚓養殖場
50歲的何廣志是雨城區南郊鄉人。今年,他當起了老板,辦了一個廣志養殖專業合作社。他養殖什么呢?不是飛禽,不是走獸,而是小小的蚯蚓。
何廣志怎么會對蚯蚓產生了興趣呢?這得從牛糞污染說起。
牛糞污染重
干濕分離處理難
走進雨城區對巖鎮坎坡村,是鄉間小路、磚瓦房屋、綠樹紅花的靜謐村莊。可去年以前,這里養奶牛而產生的牛糞可讓人傷透了腦筋,空氣里到處彌漫著牛糞的臭味,路邊、渠道、河溝里都是排放的牛糞,不僅造成了環境污染,也造成了空氣污染。
據村民介紹,平均一頭奶牛一天會產一擔牛糞(約80斤),農戶自己家的糞池裝不下,往哪里倒?這成了問題。倒在田里,未處理的牛糞對莊稼不利,倒在牛糞處理池里,村民嫌麻煩,于是偷偷倒在河溝、渠道里。
何廣志不僅在對巖鎮供水站上班,也管理著坎坡村的牛糞處理池。他說,隨處排放的牛糞,不僅污染環境,還堵塞了灌水渠道。牛糞處理池容量小,目前,坎坡村散養戶擁有成年產奶牛300頭,每頭牛平均日產牛糞80斤,總日產牛糞12噸,小小的牛糞處理池根本吃不消,處理效果也不好。對巖鎮領導和村民們都在為這牛糞污染發愁。
引進蚯蚓養殖
成功處理牛糞污染
為了處理牛糞污染,對巖鎮政府與何廣志想盡了辦法,多次商討研究。后來,通過四川農業大學,何廣志了解到,紅蚯蚓屬于糞蚓科,喜吞食各種牲畜糞,他驚喜萬分,“這簡直就是牛糞的吞吐機,比機械化的處理設備都好!”而且紅蚯蚓喜好陰、靜、潮濕的環境,雅安常年濕潤的氣候正適合紅蚯蚓的生長。
去年8月,在對巖鎮政府的支持下,何廣志引進了蚯蚓養殖項目,成立了廣志養殖合作社,在坎坡村承包了15畝土地養殖紅蚯蚓。 他說,合作社成立前期投入很大,光15畝地的蚯蚓種,就花了90萬元,加上廠房改造,基礎設施建設,一共投入了130余萬元。
走進他的養殖區,看上去只是一片片的牛糞,但只要輕輕一挖,大小的蚯蚓就展露出來了。何廣志說,一只紅蚯蚓從蚓種到出售,需要60天的生長期。去年下半年,全國的天氣都異常干旱,許多蚯蚓養殖戶都失敗了,而雅安的氣候依然濕潤,蚯蚓生長正好。于是,何廣志的蚯蚓一下成名了,許多外地的需求者都到他這里來買。何廣志說:“現在,紅蚯蚓的價格能賣到10至20元錢一斤,只要天氣好,每天都可以挖出來賣,買家直接上門收購,還供不應求呢!”
蚓糞也是寶
循環經濟帶來循環效益
蚯蚓收獲了,經濟效益就完了嗎?還沒有,蚓糞也是寶。據了解,蚯蚓糞是很好的有機肥,具有顆粒均勻、干凈衛生、無異味、吸水、保水、透氣性強等物理特征,是有機肥和生物肥在蚯蚓體內自然結合的產物,能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保苗、壯苗、抗病蟲害和抑制有害菌和土傳病害,可明顯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肥力和徹底解決土壤板結問題,在提高農產品品質,尤其是茶、果、蔬類產品的品質方面效果卓著。
何廣志不僅賣蚯蚓,也賣蚓糞,收獲蚯蚓后的蚓糞能賣200元一噸,主要銷給雅安的茶葉和果蔬種植戶。
當問及養殖中的困難時,何廣志說,現在的養殖規模還不夠,還不能解決對巖鎮所有的牛糞。他打算邊投產邊擴建,再集攏些資金,規范養殖場所,把養殖規模擴大到四五十畝,這樣才能充分解決對巖鎮的牛糞。“這是循環經濟,牛糞可以養蚯蚓,蚯蚓能賣錢,蚯蚓糞還是很好的有機肥,這樣既解決了牛糞污染,又帶來了經濟效益,希望這樣的生態經濟能推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