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世界最發達的農業國之一。美國以不到全球7%的耕地、4.53% 的人口, 生產出占全世界農業總產值12.6%的農產品, 除供應本國需要外, 每年還有三分之一的農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全美擁有219.4 萬個規模化、現代化的農場, 農場資產總值11000 億美元; 農業直接勞動力280 萬人, 平均每個農場的勞動力僅1.3 人, 一個勞動力可以養活135 人。美國人創造了農業的奇跡,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國用一套科學的、完善的農業技術人才培養機制與體系, 為農業生產培養了大量的、高素質的農民和農業技術人才(Gary Moore.2004.Agriculrural Education, 2003- 2004 AnnualReport)。
1. 健全的法律保障機制
美國是一個高度法制化的國家, 為了保證農業科技人才教育工作順利開展, 制訂了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優惠政策。從1862 年《莫雷爾法案》規定建立贈地學院、培養農業機械技術人才開始, 美國政府就以立法方式支持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后來, 這類學院被稱為“農工學院”或“贈地學院”。到1926 年, 美國建立了68 所“贈地學院”, 在校生人數已達到40 萬人。此后, 美國政府又相繼制訂了多部與農業技術與職業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 如1917 年美國國會通過了, 《史密斯———休士法案》、1963年通過了《職業教育法》、1993 年頒布了《2000 年教育目標: 美國教育法》和《學校———工作多途徑法案》等, 先后頒布的相互聯系又前后照應的數十部法案, 極大地強化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干預使
農業科技人才教育在政策的導向作用下, 朝政府設計的方向發展。
2. 職業的能力導向性機制
美國非常重視農業科技人才與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模塊式教學模式在各類職業教育機構廣泛采用。首先, 提供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美國的農業職業技術與教育為學生提供了多層次的教育, 使之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此外, 全美國有農民俱樂部5 萬多個, 幫助農村青年學習各種專業技術, 提高了農民的素質。其次, 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美國農業技術與職業教育強調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與農村的實際相結合。再次, 注重實踐教學與考核。美國農業技術與職業院校規定, 學生必須到農場、公司等參加生產實踐, 并幫助完成某一生產課題、解決生產實踐問題才能畢業。學生必須有一定的工作經驗積累才能拿到畢業文憑和專業技能鑒定證書。
3. 緊密結合的“三位一體”機制
美國政府一直把農業的教育、研究和技術推廣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 形成了極有特色的“三位一體”的職業教育體系, 被許多國家所仿效。它有效地提高了農業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這個體系有三個特點: 其一, 由州農學院, 即19 世紀建立的所謂“贈地學院”, 同時承擔教育、研究和推廣三項任務, 使三者結合在一起, 互相促進, 并切實為農業生產服務; 其二, 每年的研究推廣計劃由基層向上申請, 推廣站提供的服務應盡量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 其三, 推廣經費由聯邦、州和縣共同負擔。農業推廣體系由聯邦農業推廣局、州推廣站和縣農業推廣機構三個層次組成, 聯邦農業推廣局向州推廣站提供信息與幫助, 負責全國農業推廣工作的宏觀管理與協調。州推廣站是體系的核心, 由州立大學( 或大學) 農學院掌握, 其任務一是校內教學與培訓; 二是針對每個州的農業特點, 開展科學研究; 三是把教學與培訓延伸到農民那里, 把科研成果帶給農民。縣農業推廣機構是州推廣站的派出機構。
本文地址:http://www.qingqingav.com/industry/html/7646.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5A農業人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