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國”, 物聯網已成為全球矚目的關鍵詞。2012年中央出臺了1號文件,把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作為“三農”工作的重點和發展現代農業的根本支撐。文件明確強調,要面向產業需求,著力突破農業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切實解決科技與經濟脫節問題,再次明確了農業生產要依靠科技、農業科技要服務生產的要求,以及創新農業科技的大方向。
現階段,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仍面臨著資源緊缺與生態環境惡化的雙重約束,面臨資源高投入和粗放式經營的矛盾,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問題的嚴峻挑戰。這就迫切需要加強以農業物聯網為代表的農業信息化技術應用,實現農業生產過程中對動植物、土壤、環境從宏觀到微觀的實時監測,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精細化管理水平,到達合理使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的目的。
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既能改變粗放的農業經營管理方式,也能提高動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為農業信息化提供堅實的后盾,第三屆數字農業發展論壇把焦點集中在農業物聯網平臺的建設、應用和落地,正當其時。
近年來,我國的農業物聯網已在大田農業、設施農業、果園生產管理中得到了初步應用,用于農情長勢與病蟲害監測、農業灌溉自動化、農機監控調度、淡水養殖水質監測、畜禽養殖園區氣體排放監測、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與溯源等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對物聯網本身的認識還不統一,有些還停留在戰略性粗線條層面,農業物聯網應用仍處在起步階段。
當前,物聯網被世界公認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世界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由“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的轉變過程中,實施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開展物聯網技術在大田種植、設施農業、養殖業等領域的應用示范,實現生產經營過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科學化管理,將帶動我國農業信息化水平更上一層樓。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2010年物聯網市場規模接近2000億元,工信部預測2015年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超5000億元。隨著我國對農業科技發展方向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物聯網的規模將在其中占一個很大的比例,但統一的標準、成熟的技術和產品、規模化的應用,依然是擺在每個農業物聯網人面前的挑戰,農業物聯網依然任重而道遠。
21世紀是知識和信息的時代,農業信息化也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它主導一個時期農業發展的方向,成為實現農業高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對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長、農村穩定,優化農村經濟結構,降低農業市場交易風險,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促進農業經濟的全面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信息民技術的新貴物聯網技術、數字化技術等高新技術逐漸應用到農業生產之中,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必將駛入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