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袁氏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袁氏農業”)是集雜交水稻種子育、繁、推于一體,以超級雜交水稻為核心,以種業為主業的農業高科技公司。擁有總資產3000萬元,注冊資本1000萬元。是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合肥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合肥市多年“重合同、守信用”企業。2009年被推選為中國種子協會雜交水稻出口分會副會長理事單位,安徽省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公司承擔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安徽省外向型農業高科技項目等多項項目。
公司自成立以來,就以袁隆平院士為旗幟,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東分中心在我司的設立為契機,通過自主創新和有償引進兩種方式,充分發揮和廣泛利用我國在雜交水稻領域的綜合優勢,采取常規育種和分子育種兩種手段,服務于國內、國外兩個市場。
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0余人,90%以上具有本科學歷,其中博士、碩士10人,高、中級技術職稱專業技術人員18人。下設行政人事部、財務部、生產部、質檢部、加工包裝部、物資采購部、庫管物流部、國內市場部、國際業務部、海外市場部、長沙公司、袁氏雜交水稻研究所。
公司在廣西、湖南、江蘇、貴州、海南、安徽等省(區)市設有
農作物親本及雜交
種子繁育基地。主要海外業務方向是世界水稻主產區的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目前集中在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尼、菲律賓和越南等國。公司在不斷發展海外業務的同時,于2008年獲得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主任武小金博士培育并通過國審的深兩優5814的獨家經營權,并在此基礎上持續不斷開發新品種,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雜交水稻是以袁隆平院士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的偉大發明,為我國糧食生產做出突出貢獻。并越來越廣泛的被國外所接受和認同,尤其是東南亞國家,人口多,耕地面積逐漸減少,以水稻為主糧而又不能自給,因此引進我國雜交水稻及相應的技術是解決亞洲多數國家糧食問題最為有效而經濟的途徑。
袁氏農業自成立之時,就秉承國家雜交水稻“實現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外交戰略目標,一直致力于我國雜交水稻在海外市場系統的開發,尤其是東南亞市場。每年公司都選派一批技術優良的農藝師到海外,負責開展新品種的試種、技術推廣和已審品種的示范工作。2006年至今,在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和交流中心、安徽省農委的領導和支持下,我司每年根據各國不同的農業生產條件和市場要求,依托中國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國內其他育種專家,有針對性地選派有經驗的農技專家與合作國家(印尼、孟加拉國、巴基斯坦、越南等國)于旱季和雨季分別開展中國雜交水稻現場示范活動。通過切實穩健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宣傳、示范、推廣意義顯著。
目前,公司已與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等國的業內龍頭企業建立起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從孟加拉第一個審定的雜交水稻品種(Sonarbanglar-1)開始,已有多個不同類型的雜交水稻品種分別在上述國家通過政府審定,并且大面積推廣使用。同時,優先選擇我公司國內最新選育的新品,在試驗各國同步進行評比、生產試驗;對于已通過當地審定的優良品種高產栽培種植管理技術進行交流學習,以實現高產品種的增產潛力的開發;對于我國雜交水稻的新進研發成果,進行對照評比,選示、展示,在新品種的選育上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研發成果,尤以巴斯馬蒂系列雜交水稻新品種的成功選育最為代表。它將巴斯馬蒂的優良品質與我國雜交水稻的增產潛力、抗病性、適應性較好地結合為一體,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該類型雜交水稻品種,極大地提高了我國雜交水稻品種在稻米品質上的檔次,滿足國際市場上對高端大米品質的要求。
袁氏農業希望在農業部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通過實現品種和品牌相結合,技術和商務相扶持的方式,近一步推廣中國雜交水稻在海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