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鏡像招聘行為的表現及危害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們總是喜歡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在招聘過程中,人類這種天性是如何表現的呢,中國農業人才網的一項研究表明,面試官更青睞那些和自己類似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候選人,這是壞事還是好事呢?在過去的3年多的時間里,筆者采訪了150位農業領域的人力資源經理他們分別來自畜牧、農資和種植行業,每個行業50人。筆者詢問人事經理特定的問題關于他們在面試中要尋找的對象,并調查他們對最近面試過的候選人的想法。說到這,還有些有趣的事情,在我掌握了這些大致的數據后,我還想深入了解招聘的具體細節,我到一家大型飼料生產集團了解內部招聘情況(當然,作為交換,我為公司提供了一次招聘活動策劃服務),我得以參與到招聘過程的各個方面,包括參加最終決定應聘者命運的招聘會議。
我發現,一個候選人投遞了簡歷并獲得面試機會,不取決于他是否是所有應聘者中能力最強的(這個職位的軟指標和硬指標,他都是最佳人選),而是他是否和面試官具有相同的特質。我把這種現象稱為“鏡像招聘”,招聘和自己類似的人,面試官做出這樣決定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們認為這可能是人類潛意識的本能在招聘中的表現,舉個例子,一些公司好比鄉村俱樂部,而一些又狼心十足,每個公司都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定義本企業的企業文化,一個HR在招聘飼料大區經理的時候,逐一翻閱簡歷,當看到一份簡歷的時候,他顯得很興奮,因為這個候選人的業余愛好是攀巖,“我喜歡攀巖的人”,他笑著說,并把他的簡歷排在了最前面,這個HR就是個攀巖迷。
這種潛意識招聘行為有什么危害呢,這種幾乎自然的偏愛可能會導致招到不合適的人,即使在比較好的高端精英簡歷庫中,也是要考慮應聘者的品質的如以前的工作經歷、教育背景等。
即使通過這種方式招到了,我想,公司也損失了保持發展的“多樣性”原則,統一是重要的,公司需要和客戶互動,需要保持團隊一致,但是這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員工組成,而不是尋找自己的鏡子,因為許多研究都表明多樣性對公司的發展是有好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