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上午,在浙江麗水市景寧縣大漈鄉茭魚共生示范園區,一些高山冷水茭白種植大戶和鄉農技干部來到新修建的水泥田埂上,十分小心地把從東陽水產養殖基地訂購的120斤泥鰍苗投放到園區的多塊田中,只見數不清的黑色泥鰍從傾斜的增氧器皿中滑落到茭田里,不久,這些細如火柴梗的小生命便游動著細小的身軀,游向茂盛的茭白田深處。
大約半個月前,大漈鄉茶林村率先在全鄉搞起了茭魚共生田改造項目,選擇了公路沿線的300多畝高山冷水茭白田進行魚業養殖改造,對原有的田埂實施水泥澆筑硬化處理,提高了茭白田的貯水能力,并使茭田的隔離性增強,可有效防止田內茭魚打洞逃走。
針對大漈高山氣候特點,在選擇養殖品種時,泥鰍以其經濟價值高、環境適應力強、繁殖迅速、綜合養殖成本低等多項優點被選中。雖然大漈的水田也分布著一定數量的野生泥鰍,但由于其質地細膩,肉質鮮美被農家樂、酒店奉為上等食材,在經濟利益的誘惑下,農民廣泛抓捕,使野生泥鰍數量銳減,所以無法形成真正的產業規模。面對這一情況,大漈鄉積極立足產業化發展思路,依托現有農業資源,通過在茭田套養泥鰍的方式,提高單位土地的效益,實現種植業、養殖業的有效結合。對引進品種嚴格把關,這次特意從東陽引進的泥鰍品種,除了養殖本身的價值外,還能發揮雜交優勢,對本地野生泥鰍品系起到積極的改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