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妊娠母豬精細管理的調控
1.能量營養方案應實行低妊娠高泌乳
實踐證明,以妊娠期高增重作泌乳期營養貯備,不僅提高了孕期飼料成本,而且妊娠母豬過肥會造成代謝上 的高血脂,血液中高濃度支鏈氨基酸抑制大腦食欲中樞,而造成泌乳期食欲下降,降低胚胎存活率約20%,導致發生難產,乳腺發育不良,產后泌乳量不足,泌乳期失重大,斷奶后再發情延遲,并縮短母豬使用年限。但也要防止限飼過度或飼料單一,使母豬孕期營養貯備不足,仔豬初生重輕,生活力弱,母豬泌乳力差,斷奶時過度消瘦,仔豬斷奶重小,母豬產后發情會延遲。
2.必需確切掌握每頭母豬的情況
由于妊娠母豬的喂料量要根據母豬配種體重、體況 背膘厚)、妊娠期和胎次以及預期的產仔性能等情況而定。因此,掌握的情況愈確切,精細管理愈有針對性。為避免目測母豬體重、體況的主觀性偏差,可用皮尺測量母豬胸圍與體長以公式算出體重,用B超或A超直測母豬背膘,快捷而客觀。此外,規模豬場如能實行頭胎母豬與經產母豬分胎次隔離飼養和為實行產房的全進全出妊娠母豬分小群飼養,就可為妊娠母豬的精細管理做好豬群的組織準備。
3.按體重和背膘厚飼喂
通常豬場常按妊娠母豬體況投料,無視母豬體重,是常易造成大體重母豬得不到充足養分的關鍵因素。下面根據配種體重和P2背膘厚,確定高瘦肉型妊娠母豬飼喂量的參考標準,見表1。
4.要實行孕初三防和孕后期三防配套管理
妊娠母豬的保胎管理除要搞好圈舍、豬體的日常衛生消毒,防止妊娠早期上行感染所造成的胚胎早期死亡,并應根據各場所制定的免疫程序切實做好以病毒病為主的免疫注射,還應做好孕初三防和孕后期三防的配套管理。
(1)孕初防高能飼養。配種當天就降低飼料采食量,在實行小群飼養的豬場應設置配種后限料停留圈或限料飼喂欄。
(2)孕初防止各種刺激。配種后3~28天內為母豬生理上不穩定期,應防止換圈爭斗和各種刺激。若需換圈,應在配種后72小時內或28天以后進行。
(3)孕初防高溫應激。配種后3~14天,應避免高溫(32℃以上),即使24小時也產生應激反應,而間歇涼爽就可減少胚胎死亡,妊娠3周以后,母豬抗熱應激能力增強。
(4)孕后期防止機械損傷。防止臨產母豬轉入高床時的急趕、滑跌、跳躍、平圈的擁擠、踩壓等機械損傷造成流產、死胎,管理上注意三不:不打、不嚇、不跌,產前5~7天早進產房,避免臨產環境應激。
(5)臨產前防止便秘和乳房水腫。特別是長期限位欄飼養的母豬,活動量少,常因產前便秘和乳房水腫引起母豬產程延長或難產,產后泌乳減少,使仔豬不能充分獲得營養及“母源抗體”。應該從飼料的調配、飲水處理或服用輕瀉、利尿劑等方面及時處理。
(6)防孕后期及臨產高溫應激。妊娠102天至臨產期間常可因持續高溫應激,造成母豬、胎兒營養不良而流產、死產,甚至造成母豬中暑死亡,應采用濕簾降溫或噴淋降溫、通風換氣等辦法,打斷持續高溫,使母豬有間歇性涼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