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斷奶后多系統衰弱綜合征(PMWS)是一種嚴重影響養豬生產的疾病綜合征,世界上除了大洋洲之外,大部分國家或地區都已經深受其害。我國從去年開始逐漸暴露出PMWS的問題。中國農業大學楊漢春等對北京、天津、廣東、山東、山西等地的12個規模化豬場的病豬進行了病原檢測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11個豬場存在PMWS的感染問題,一個豬場存在皮炎腎病綜合征(PDNS)的問題,因此圓環病毒2型(PCV2)感染在我國是普遍存在的。
【世界上的流行情況】
世界上PMWS最早是1996年在加拿大報道的,其實,早在1991年就已經有PMWS的臨床疾病。此后,世界各地均有類似病例的報道。南美、北美發病報道的比較早,但是目前歐洲國家特別是德國、荷蘭、英國、法國、丹麥、匈牙利、意大利等養豬比較先進的國家深受其害,PMWS是歐洲造成經濟損失最嚴重的疾病。保育和生長育肥豬的損失可以達到10~20%,而飼養管理不良的豬場損失可能更大。
我們相鄰的日本也是于1996年首次報道了本病,并發現經常與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肺炎支原體、霍亂沙門氏菌、副豬嗜血桿菌、豬丹毒桿菌等混合感染。仔豬從最初的30~80日齡發病到現在的100日齡以上發病。韓國的PMWS最早報道是1997年,并且在1999年報道了皮炎腎病綜合征。PMWS的發病率和損失在1999年以后逐漸增加。我國的臺灣早在1995年就發現了PMWS,而且已經成為嚴重影響臺灣養豬業的重要疾病。回顧性研究發現,在1993年就已經出現了與PCV2有關的臨床疾病。PMWS經常與支原體肺炎、沙門氏菌病和PRRS等主要的呼吸道疾病有關。泰國的最早報道是1998年,但回顧性研究發現,1993年實際上已經有了PCV2的感染。
我國的PMWS最早是在2001年報道的,但可以肯定,在2001年以前就已經存在了PMWS,只是當時的發病情況很輕微,養豬場或獸醫很容易忽視(因為當時我們還不知道該病的具體情況)。
【PMWS的病原以及引起的疾病】
PCV2是PMWS的主要病原,但試驗發現,單純接種PCV2只能引起輕微的臨床癥狀,不會產生嚴重的生產損失。因此,在實際生產中,PCV2經常與其它病原如PRRSV和/或細小病毒(PPV)、肺炎支原體、副豬嗜血桿菌、胸膜肺炎放線桿菌、沙門氏菌、鏈球菌和巴氏桿菌等或其它致病因素共同發揮作用,引起PMWS。當然除了PMWS外,與PCV2 有關的疾病還很多,如先天性震顫、皮炎腎病綜合征、增生性壞死性腸炎、母豬流產和死亡綜合征等。除此以外,還發現PCV2與豬的呼吸道疾病綜合征有關。
【PMWS的流行病學】
PCV2引起的發病日齡跨度很大,可以從斷奶前一直到16甚至18周齡,因此這種疾病綜合征不僅是斷奶仔豬的問題,幾乎可以影響所有的養豬階段。PMWS的發病情況不完全一樣。主要發病區域與養豬的密度成正比。去年開始在廣東、浙江、上海、河南等地發病情況很嚴重,但今年以北京、遼寧、河南、福建、山東、天津等省市發病較嚴重。一般豬場發病率為10%左右,但感染嚴重的豬場保育舍的發病率、淘汰率可達到50%以上。
本病還與豬的種類有關,即種豬場集中而商品豬場少的地區可能避免了頻繁引種,PMWS的發病率明顯低于其它地區。不同的地區發病情況不完全一樣,在南方,一些豬場仔豬在斷奶前即可發病,而保育舍轉到生長舍后1~2周也有發病的,這些豬場保育舍的問題比較少。繼發感染的細菌以巴氏桿菌、支原體為主。而且,有很多豬場的生長育肥豬出現皮膚病變,即在背部、耳根部甚至腹部出現大量紅色、紫紅色斑點,這些斑點一般向外突起,質地較硬(圖1)。很多豬場使用消毒劑、抗生素和控制螨蟲感染的藥物,但效果均不明顯。在北方,大部分發病豬場的發病時間是在斷奶后2周開始,到第3周最嚴重,而且大部分發病豬繼發感染了副豬嗜血桿菌、巴氏桿菌、支原體等(圖2)。
【PMWS的控制】
目前PMWS的控制措施很多,但沒有適合所有豬場的方案。不同的豬場發病時間不同,混合感染的病原不同,使用的飼料也不同,關鍵是豬場的管理差別很大,豬場的PMWS發病率、死亡率和淘汰率也不一樣,所以只有改善管理以及藥物預防細菌的繼發感染是適合所有豬場的共同原則。后面提到了豬場具體的處理措施,豬場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請記住,PMWS是嚴重影響養豬業效益的疾病綜合征,但并不是養豬業的末日,其造成的損失可以通過采取措施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