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豬價遭遇新一輪波動,川豬依然總體趨穩——作為全國第一生豬大省,四川近年來堅持創新生豬發展方式,始終將以生豬為代表的現代畜牧業作為全省農民增收的主產業來抓,在全國豬價面臨新一輪波動之際,川豬依然保持了總體穩定。四川省生豬年出欄量為7000萬頭左右。根據行業統計,2011年上半年,四川生豬出欄近3200萬頭,在全國生豬出欄量普遍下降之際,四川生豬出欄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保持平穩。
在近年來全國生豬歷經“過山車”一樣暴漲暴跌的行情之下,川豬的總體穩定殊為不易。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局長楊昌明感慨地對記者說:“川豬的穩定,得益于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始終將以生豬為代表的現代畜牧業定位于全省農民增收骨干產業的決心,無論行情如何波動,四川發展生豬的政策、力度始終沒有動搖。2010年,四川扶持現代畜牧業發展的省級財政資金就超過了5億元。尤其是2010年上半年,全國生豬行情持續低迷之際,四川及時啟動預警機制,投入600萬元用于補貼企業收購儲備豬肉,幫助大量養殖戶過難關。”
川豬的穩定,得益于發展方式的不斷創新。對于廣大分散居住的農村養殖戶,四川堅持“龍頭企業+農村專合組織+適度規模養殖戶”的發展模式,對每一戶年出欄100頭以上的養殖戶,給予每平方米80元至100元的生豬標準化圈舍補貼。對于在四川地震災后重建和新農村建設中集中居住的農民,四川全面推廣農戶聯建養殖小區的模式。
在川豬的發展過程中,“敢為人先、勇于創新”成為四川生豬產業的顯著特點。楊昌明說:“四川在全國率先建立了飼料、獸藥行業的全覆蓋免費檢測體系,并堅持每月向社會公布初級畜產品檢疫檢測結果。在全國生豬一度受到‘瘦肉精’事件沖擊的時候,四川生豬‘瘦肉精’檢出率已經連續10年為零。”
如果養殖戶想了解全川生豬行情,只需要在相關網站上點擊“生豬預警”一欄,全省62個生豬重點縣的豬價、飼料價、存出欄變化和走勢預警便一目了然。這正是四川在全國率先建立的“生豬監測預警系統”。
不僅如此,富有創新精神的四川人近年來在生豬發展方式上更是“花樣百出”:全省養豬專業合作社已超過7000個,成為農民連接龍頭企業、連接市場的重要紐帶;為了降低養殖成本,四川發展出 “飼料統購”方式,使得農戶能夠以出廠價獲得飼料;為了降低養殖風險,四川又發展出 “商品豬寄養”模式,農戶僅需要將豬喂大就能獲得龍頭企業支付的報酬,此外不用承擔任何風險;為抵御市場波動風險,四川又發展出以專業合作社牽頭,建立生豬養殖市場風險調節金的方式;為解決養殖業融資難題,四川還發展出地方政府、龍頭企業、金融機構和擔保公司等多方合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