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經濟林現狀及“十二五"展望
2.3 保障措施
2.3.1 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把果業振興作為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進一步研究制定果業振興實施規劃和具體措施,把《山東省干果振興規劃
201l一2015》和《山東省十二五經濟林產業發展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政府分管領導負責、發展改革部門牽頭、農業、林業等部門參加的果業振興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果業振興的重大問題。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合作,密切配合,確保果業振興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2.3.2 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思路在經濟林產業組織形式上,要不斷探索創新,逐步形成多渠道投資,多種經營方式,統一管理,集中經營、利益共享、風險均擔的現代經濟林產業經營模式。一是要加大經濟林龍頭企業建設,不斷提升經濟林產業化經營水平。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總體要求,培育一批機制活、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龍頭名牌企業,延長和鞏固產業化發展鏈條,倡導“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經濟林產品生產和銷售方式,發展大宗經濟林產品期貨市場和“訂單農業”,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運行機制。二是要大力發展經濟林專業合作組織,不斷提高經濟林組織化程度。進一步完善雙層經營體制,鼓勵農民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多種經營管理形式,本著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搞好土地合理流轉,大力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支持農民入股、合作、承包等多種形式發展,嚴格落實土地承包政策,確保土地承包關系長期穩定。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開拓融資渠道。采取市場化運作,吸收社會各方面的資金,鼓勵大戶承包、民營經濟投資和專業技術人員參與經濟林產業建設。
在經濟林產業發展方式上,要堅持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兼顧,實現興林與富民、生產發展與環境友好的雙贏。一是發展上采取多種栽培模式。在退耕還林、荒山綠化、防護林體系等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擴大經濟林樹種比例。山丘地區,充分利用梯田堰邊、隙地,采取散生和集約化栽培等發展模式;在平原綠化、農田林網和新農村建設中,發展果糧間作和四旁、庭院經濟林;結合城區、近郊綠化,綠色通道和水系林業生態保護帶建設,發展觀光經濟林園和風景林果帶,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二是管理上實行分類經營。立地條件好的園片實行園藝化、規模化、集約栽培,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立地條件差的園片,實行以生態效益為主,產品生產為輔的生態型栽培管理模式,在實現生態效益目標的同時,生產綠色產品,增加經濟效益。三是經營上采取立體種植和生態循環。充分利用林地空問,探索林下種養新模式,推廣果一草一畜~沼結合,實行立體種植,發展生態循環經濟,提高經濟林的“三大”效益。四是生產上采取環保型和節約型新技術。推廣“生草、覆草”和配方施肥技術,減少水土流失和過度使用化肥對土壤、水系的危害;推廣果園合理密植,增加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發生;實行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降低環境污染,提高產品安全質量;推廣穴貯肥水、噴灌、滴灌等水新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逐步實現由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生產方式的轉變。
在經濟林產品市場營銷上實施品牌戰略。支持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及地理標志產品的認證工作,鼓勵和扶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生產經營大戶等創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與品牌,通過展覽、展銷、媒體宣傳等各種形式。不斷擴大名牌影響和國內外市場占有率。到2015年,力爭培育7~8個國內知名品牌、3~4個國際品牌,叫響“山東果品”這一大品牌。
本文地址:
http://www.qingqingav.com/industry/HTML/4642.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中國農業人才網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文章錄入:希望的田野 責任編輯:耕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