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政策措施
(一)嚴格市場準入
乳制品項目繼續從嚴核準,玉米深加工項目繼續實行核準制,大豆壓榨及浸出項目從嚴控制。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對大米加工、小麥粉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肉及肉制品加工、飲料、水產品、果蔬加工等關系國計民生的敏感行業制定嚴格的行業準入條件。
(二)發揮政府作用
繼續發揮中央和地方財政對食品工業的引導和支持作用,支持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重點裝備自主化、食品及飼料安全檢(監)測能力建設、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食品加工產業集群以及自主品牌建設等重點項目建設。完善農業結構調整資金、糧食風險基金、農業綜合開發、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資金投向和項目選擇協調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繼續支持食品加工企業。
(三)推進節能減排
制定和實施重污染食品工業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導則,有效引導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盡快研究制定淘汰落后產能的實施細則,明確淘汰標準,量化淘汰指標,加大重點食品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力度,解決好職工安置、企業轉產、債務化解等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制定食品行業綜合利用高濃度廢水、污泥等廢棄物的鼓勵政策,積極支持利用“三廢”(廢液、廢渣、廢氣)生產生物質能源及綜合利用。
(四)強化安全監管
加大對食品安全監測能力建設的支持,健全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完善食品質量追溯制度,加強食品標準體系建設。按照食品安全監管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需要,配備適用的檢驗檢測設備,特別要加強基層相關部門檢(監)測能力建設,支持食品安全檢驗設備自主化,推進我國檢驗設備產業化發展;配備與培訓符合要求的檢測專業人員,保障各監管部門及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機構的檢測設備維護和人員培訓等經費。
(五)維護產業安全
嚴格按照《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和項目核準有關規定,加強對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茶籽油、葵花籽油、棕櫚油等食用油脂加工、玉米深加工等行業外資準入管理。做好外資并購境內重要農產品企業安全審查工作。依法運用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措施保護國內食品產業安全。
(六)促進境外投資
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通過綠地投資、并購、參股、交叉換股等多種方式,到境外投資建設原料生產基地、生產工廠、物流設施、購銷網絡、裝備等產業。鼓勵國內銀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通過出口信貸、項目融資、并購貸款等多種方式,對境外投資給予信貸支持。加強境外投資相關信息服務,出臺海關、商檢、人員出入境等方面便利化措施。
(七)提高企業誠信
加強社會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加快推進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引導和支持企業建立誠信制度、實施國家標準;發揮行業協會在誠信體系建設工作中的積極作用,組織企業參與誠信評價活動,做好行業質量誠信宣傳,嚴格行業自律;積極支持企業誠信體系必備的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社會資源向誠信企業傾斜,在政府采購、招投標管理、公共服務、項目核準、技術改造、融資授信、社會宣傳等環節參考使用企業誠信相關信息及評價結果,對誠信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和優先安排。
(八)引導健康消費
倡導適度加工。加強食品安全、食品營養知識和健康消費模式的宣傳、普及,加強中小學生食品營養科普教育,增強全社會健康消費意識,引導合理飲食,促進科學消費、健康消費。
<< 上一頁 [21] [22] [23] [2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