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土壤肥料人才培養策略
2.1 以生產過程為主線確定培養目標和方向。土壤肥料專業人才的培養也必須以生產過程為主線進行,即按生產崗位的工作任務安排教學內容。一方面土壤肥料學課程設置上要理論聯系實際,增加操作性、設計性和綜合性強的試驗和實習,適應學科發展要求增加現代化土壤肥料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如經過調研總結分析,土壤肥料專業人才的綜合能力培養模塊主要包括4 個方面內容:土壤基本理化性狀分析,土壤資源狀況與管理,植物營養與施肥原理,肥料基本知識和配方施肥技術。另一方面,土壤肥料專業人才的培養要適應農村生產的需求,根據互惠互利的原則,密切農業教育單位、農業推廣單位和農村之間的關系,聘請土壤肥料專家和廣大基層推廣專家對教學計劃進行指導、提出改進意見,然后根據這些指導和建議進行課程改革,改革后的課程體系更加緊貼生產實踐,構建富有專業特色的“產、學、研”合作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2.2 以土壤肥料科技成果的轉化帶動人才培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目的是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實現農業的高速增長。但近年來由于土壤肥料人才的短缺,土壤肥料科技成果與新農村生產脫節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科技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能力薄弱,土壤肥料新技術產業化程度低等依然是制約我國新農村建設的一大障礙。因此,針對以上問題,土壤肥料人才的培養要以科技成果轉化為契機,加快培養的速度,使更多的土肥人才加入到土肥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普及工作中去,既可以改變過去科研、教育部門的科研成果不能得到有效轉化或轉化率不高的問題,又可以改變技術推廣部門引進的技術少、農民學習和更新技術慢、生產中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的弊端。
2.3 以多種渠道合作的培養方式構建人才培養新模式。土壤肥料科技人才是新農村建設的寶貴財富,如何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土壤肥料專業人才隊伍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關鍵性措施,因此新時期土肥事業要做大做強,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多種渠道合作的培養方式構建人才培養新模式。一方面要進行高校與地方聯合辦學,舉辦土壤肥料專業人才高等學歷培訓班,依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個人的需要,構建社會化、終身化、個性化、多層化的土壤肥料技術培訓新模式,旨在為新農村培養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具有大專學歷的高素質土壤肥料人才,有效改善和提高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鼓勵大學生下到農村,要建立健全考核激勵機制,加強對大學生專業人才的考核管理,以增強大學生干事創業熱情;要建立健全生活保障機制,以提高報酬待遇和生活條件為重點,逐步探索出激勵土壤肥料專業大學生長期扎根農村的長效機制,這既是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造新型村級土壤肥料專業人才的舉措,也是解決和拓寬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