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位于東經121°01′~122°26′、北緯41°44′~42°34′,屬晝夜溫差大地區,適于果實糖分積累。阜蒙縣果業發展以“三梨”、“兩杏”、“一葡萄”為主,“三梨”即南果梨、蘋果梨、錦豐梨;“兩杏”即大扁杏、山杏;“一葡萄”即優質葡萄。特別是隨著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 阜蒙地區梨栽植面積迅速擴大,梨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因此,有必要對阜蒙地區梨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 以便準確定位,尋求更大發展。
1 阜蒙地區梨產業發展現狀
1.1 梨樹栽植面積擴大,品種對路,但果實品質較差隨著中國加入WTO,果品市場迅猛發展,品種、規模、質量成為果業發展三大主題。阜蒙地區梨樹栽植面積隨著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出臺迅速擴大。到目前為止, 阜蒙地區梨樹的栽植面積達到1 萬hm2,品種以“蘋果梨”、“南果梨”為主,它們在含糖及口感上具有很強的優勢,市場需求量大,每年都有大批省內外客商前來洽談收購業務。不足之處在于果實品質較差,這也國內水果的通病。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果實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果實含糖量、硬度、成熟度、口感、農藥殘留等都有更高的要求。阜蒙地區所產的梨外觀品質較差, 內在品質屬于低檔次,因此,每到收獲季節外地客商來收購果品時,當地梨產品往往因質量達不到要求而被拒絕收購,或被客商壓價收購。
1.2 重栽輕管,重地上管理,輕地下管理
在阜蒙縣栽植梨樹,農民可以享受國家退耕還林政策,但前提是必須保證栽植成活率,因此,果農都能嚴格按照技術要求栽植。問題是當梨樹栽植成活后,農民已經享受了政策,于是他們就放松了對梨樹的管理,或不按照技術推廣人員的要求去管理。即使有人管理,也只是注重修剪、拉枝等地上管理工作,而輕視對地下肥水管理。也有一部分人在防蟲滅病時只噴適量葉面肥,而不重視有機肥施入。事實上,施入有機肥是提高果品內在質量的關鍵因素,阜蒙地區果品質量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有機肥的施入。對于疏花疏果、果實套袋等提高果品質量的技術方法,一般在鄉鎮標準示范園里由各鄉鎮果樹技術推廣人員去實施,而廣大果農根本沒有親自去做。1.3 技術服務體系和合作組織完備, 但缺少果品深加工龍頭企業阜蒙地區在縣級果樹技術服務體系的基礎上,從2000 年開始在各鄉鎮成立了果樹站, 每個果樹站都配備了專業技術人員, 專門從事果樹生產的指導工作。近幾年,各鄉鎮相繼成立了農民學校,也為各村培養了一批果樹技術人員。可見,阜蒙地區果業技術服務體系已相當完善,并在果樹生產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006 年,成立了阜蒙縣果業協會,并在部分鄉鎮成立了分會。果業協會在技術指導、品種引進、聯合銷售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阜蒙地區缺少果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因而沒有形成產業優勢,產業鏈條不完整,只能靠農產品銷售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引進和培育果品深加工龍頭企業是阜蒙地區梨產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1.4 部分老園進入衰果期,急需更新改造
目前,阜蒙地區有0.13 萬hm2 老園進入衰果期,急需更新改造。重新栽植則循環太慢,更新換頭則費用太大。針對部分老園經營者都是長期從事果樹生產、具有豐富技術經驗的人員這一情況,建議這部分老園應由政府投入一部分資金, 個人自籌一部分資金,用于實施嫁接換頭,增加果農收入,延長果樹生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