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農產品商品市場接連上演“迥異”行情:繼周一同工業品表現出冰火兩重天之后,周二內外盤走勢又顯得“格格不入”。有資深人士表示,自政府實行收儲保護政策以來,內外聯動性降低,國外暴漲,國內不會漲太多,國外暴跌,國內亦不會跌太多!最近的走勢完全體現出這種情況。究其緣由,是因為內外盤期貨品種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標的,故而不要根據芝加哥的表現來投資大豆、玉米,根據國儲政策則更加科學。
美天氣炒作拉開帷幕
因美國中部地區驕陽炙烤著玉米和大豆作物,周一(6月25日)芝加哥農產品期貨市場天氣炒作終于拉開帷幕:當日玉米期貨漲停,小麥期貨暴漲近8%,大豆期貨11月突破前高點每蒲式耳14.00美元,創下2011年9月以來新高14.37美元。
“交易商爭相下調作物產量預估,因本周的干熱天氣將繼續損及優良率處于24年低點的作物。”有境外機構介紹,不斷升高的溫度炙烤著土地,令作物的生長承壓,玉米和大豆生長發育情況均早于正常水平,因春季播種開展迅速。而玉米正處于脆弱的發展期,特別容易受高溫侵襲。這些機構稱,天氣給多數作物將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據美國農業部(USDA)最新公布的周度作物生長報告稱,截至上周日(6月24日),美國玉米優良率為56%,較之前一周下滑7%。大豆優良率為53%,之前一周為56%。特別是玉米優良率連續第三周下滑,令今年秋季豐產的預期破滅。一些玉米主產區減產幾乎成定局,因為目前多數作物處于授粉期——這是決定產量的關鍵階段。
另據外電報道稱,預計本周作物的生長條件進一步惡化,不僅密西西比河西部地區6月長勢良好的作物將遭受干熱天氣,而且中西部地區未來10日預計少雨或沒有降雨,而溫度本周稍晚可能上升,對玉米和大豆作物帶來更多壓力。
“近期,很多人過于夸大金融危機的利空后果,并且對于所有大宗商品不分青紅皂白的一概而論,我認為這是不科學的!至少農產品從大的趨勢上來看,還是上漲的。”弘業期貨研究員吳清泉告訴中國證券報(微博)記者,外盤大漲理由除了天氣因素之外,還包括產量及庫存的持續下降,因為無論從最近幾次USDA的報告還是《油世界》抑或其他的分析機構給出的數據來看。大豆、玉米的產量、庫存下滑趨勢明顯。
此外,從今年中國海關的進出口數據來看,農產品的進口呈現穩步增加的態勢,這一點從美國農業部的每周出口數據上也可以看到。
浙商期貨農產品分析師朱金明認為,天氣市已經開啟,芝加哥大豆期貨11月合約站上前期高點每蒲式耳1400美分,07/11合約價差也從前期高點131美分下滑至當前的50美分左右。
同時,投機基金開始大舉減倉農產品期貨。截至6月19日,芝加哥大豆期貨近月合約基金凈多倉達15萬手,較此前一周大增近3萬手,增幅及當前凈多絕對量均遠超歷年同期。朱金明認為,這些均顯示決定第三季度期價走勢的天氣炒作初露端倪,投資者應密切關注中美兩國天氣的變化。
國內農產品以靜制動
美盤的超強表現帶動國內豆類油脂等品種整體探底反彈,但受制于種種壓力,國內農產品市場并未“火起來”,主要表現為國內市場跟漲幅度相對較弱,呈現明顯的外強內弱局面。
周二,一度風光的國內農產品期貨集體“開倒車”:豆類、油脂、玉米和秈稻等全線下挫,唯獨白糖比較另類,主力1301合約當日上漲66元或1.16%至5759元/噸。
中投期貨資深分析師于瑞光認為,今年前5個月,國內共進口大豆2343萬噸,同比增加20.7%,國內大豆供應量仍有充足保證。而國儲近期持續拋售儲備大豆的舉措也為市場反彈增添阻力。由于前期國內養殖業效益整體下滑,飼企放慢飼料原料采購進度,同時擔心后期需求不旺,造成國內飼料原料庫存壓力增加,價格上漲遇阻。另外,從政府層面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壓力仍然存在,市場擔心一旦國內豆類價格大幅上漲后會引發更為猛烈的調控措施出臺,進而壓制了市場的高位追漲熱情。
吳清泉也分析,內盤走勢主要受兩方面影響:第一,進口持續增加,形成供應優勢壓制國內價格。第二,需求萎靡,國內主要大型深加工企業利潤水平偏低,國家前段時間特意明確深加工企業的增值稅率為17%,而且對于深加工企業的補助也從1200元下降到500元左右;飼料等企業的庫存普遍維持在半個月左右備貨意愿不強。養殖行業方面,生豬價格一直受進口豬肉壓制,沒有明顯上升,普遍處于盈虧邊緣的狀態。
農產品走向何方
分析人士表示,國內農產品期貨經歷本輪調整后再次確認底部支撐性,但在國內需求不旺及國儲調控壓力下資金介入熱情不高,仍難走出單邊上揚行情,后市或維持區間震蕩行情。
于瑞光表示,從目前美豆運行節奏看,天氣仍然是市場關注焦點。通常情況下,天氣炒作題材會令市場易漲難跌。USDA將于本月29日公布本年度美豆種植面積,部分機構預期美國大豆播種面積將超過其3月份預估的7390萬英畝水平,投資者需注意防范該數據可能對市場反彈節奏的影響。
他建議,國內大豆期貨4800元/噸以上不宜追漲。目前芝加哥豆粕期貨繼續保持高位運行,強勢特征明顯,有蓄勢沖擊2008年歷史高位的可能,并將進一步強化國內豆粕市場多頭信心,吸引國內資金做多豆粕,國內豆粕期貨會繼續保持與美豆的較強聯動關系,維持震蕩上行格局,投資者可適量持有趨勢型多單。另外,投資者也可關注豆粕主力資金移倉過程中遠月合約的溢價效應,買遠賣近的套利單仍有獲利空間。
還有市場人士表示,國內外大豆自政府收儲保護以來,內外聯動性降低,國外暴漲,連豆不會漲太多,國外暴跌,連豆不會跌太多。最近走勢就集中說明了這種情況:在美豆暴漲影響下,大連豆粕周一暴漲,但連豆漲幅一般,本月豆粕漲幅達12%,大豆漲幅僅5.58%,究其緣由,是因為芝加哥和大連期貨品種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標的,故建議不要根據芝加哥來從事大豆投機,而仔細研究國儲政策更為科學。
長江期貨研究員黃俊飛認為,國內部分農產品價格高于國際市場,同時國內庫存相對充裕,使得內盤表現不佳。但他預計農產品下半年表現將強于上半年。從6月份多家機構報告來看,大豆價格前景看好,對小麥價格影響為中性,且對玉米和棉花價格略微不利。具體而言,USDA將美國新舊大豆庫存預測下調至市場預測水平以下。盡管全球棉花庫存上升對今秋0.75美元/磅的價格預測構成了下行風險,但預計USDA將在6月29日下調美國種植面積預測,因此預計短期內棉花價格仍將走高。
“技術上回調是難免的,但正好給予我們低位介入的好時機。”吳清泉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