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備母豬的選擇
按照規模化豬場的要求,每年要淘汰30%-40%的母豬。后備母豬的選擇每年都要進行,選留母豬時可參考一下幾個條件,以便選留優良的母豬:1.至少有六對充分發育、分布勻稱的乳頭;2.體格健全、勻稱,背線平直,肢體健壯整齊;3.外生殖器發育良好;4.首次發情期應在180日齡前出現;5.情緒不安或性情暴躁的小母豬不應保留;同時應注意接觸公豬的小母豬數量應比選留所需的數量多出10%到20%,以免出現不育母豬。
二、后備母豬的飼養管理
飼養后備母豬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具有較高種用價值的優良種豬,這就要求母豬的飼養既能滿足正常的生長發育,又要防止過肥過瘦。保持優良種豬高生長性能、高瘦肉率、高繁殖力及高抗病力,使母豬在整個繁殖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
后備母豬不應生長過快,而應使其在一段時間內讓體成熟與性成熟均衡發育。目的是獲得最長的利用年限和最佳的繁殖能力。后備小母豬應小群飼養,每欄內4-6頭,基本飼喂量為每日2.5-3.0千克,當體重達到90千克后,日糧可控制在2.0-2.5千克。配種前2周實行短優飼,日糧喂量為3.5-4.0千克,配種后恢復至配種前水平。
后備母豬達到180日齡后,每天早晚用2個性欲好的成年公豬輪流與后備母豬接觸,以刺激發情。后備母豬的初配年齡可根據母豬的背膘厚、體重來確定,當背膘厚在18-22毫米,體重達到120千克以上時,方可配種。實踐證明,當后備母豬的初配日齡在210-230天時,產子數及各種生產性能較為理想,后備母豬第一次發情不要配種,以免產子過少,一般在第二或第三個發情期配種。
三、發情表現及配種時機的選擇
地方品種的母豬發情表現非常明顯,即老百姓經常所說的鬧圈,但純種豬發情表現時沒有那么強烈,當母豬有下列變化時即可配種:
1.行為變化:食欲下降、煩躁不安,愛爬跨;
2.外陰變化:當陰道粘膜發暗紅,并有少量白色粘液(用手指摸時感覺更明顯),陰戶腫脹,看上去有些微皺時;
3.壓背反應:用兩手用力壓母豬的背部,豬不走動,有時飼養員騎到豬背上也不離開,同時用手壓背時,大約克母豬表現為耳朵向上直立,長白母豬處于半直立狀態,杜洛克母豬處于半直立狀態的同時,也不停的抖動。
4.接受公豬爬跨:如果后備母豬及斷奶母豬以圈飼養,為了避免錯過情期,也可把公豬每天放入母豬欄內,讓公豬試情,有發情母豬時就可自行交配。
沒有兩頭豬發情是完全一樣的,但發情的主要模式總是相同的,在公豬在場的情況下,母豬對騎背試驗表現靜立之前,其陰門變紅,可能腫脹2天。配種的有效時期是在靜立發情開始后大約24小時,在12-26小時之間。第一次配種應當在靜立發情被檢出后12-16小時完成,過12-14小時進行第二次配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