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目前正在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走集約型畜牧業發展之路,但我們國家資源緊張,特別是畜牧業賴以發展的蛋白質資源嚴重匱乏,必須要調整畜牧產業結構,發展節糧型畜牧產業。比如目前農村大量焚燒秸稈,既污染環境又是極大的資源浪費,完全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通過豬牛羊等“過腹還田”,既“節糧”、減少了污染,又有利于實現農牧業良性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在焚燒秸稈,另一方面,在牛場中秸稈不夠用。國家現代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加工研究室崗位專家王成章教授認為,要解決好這個問題,應該加強宣傳,引導社會區分口糧和飼料糧的關系。我國年產5億噸糧食,其中40%為口糧,飼料糧40%,其他占20%。飼料糧也有安全問題,要處理好節糧與耗糧的關系。雖然糧食增產了,還要加強秸稈轉化利用的研究,提高秸稈在飼料中運用。
各個行業之間要和諧平衡發展,糧食、畜牧、果菜要協調發展,要走相互促進、循環發展的路子。糧食生產和畜牧業發展相輔相成、密切相關,我們國家中原地區夏季農田作物主要是生產糧食,而秋季作物則大部分做了飼料,這就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