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發展重點
2.2.1 做強優勢果品以蘋果為重點,建設一批矮砧集約栽培模式的現代高效示范園,帶動全省每年新建果園3.3萬hm2 以上,爭取“十二五”期間在山區丘陵地新建21.3萬hm2。果園。加快老果園升級改造步伐,開展密植園改造和老果園更新試點示范,力爭用5年時間改造密植園l0萬hm2 ,更新老齡低效果園6.7萬hm2 。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和矮化栽培、沃土養根、節水灌溉、配方施肥、簡化修剪、綠色控害等關鍵技術,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使蘋果、梨、桃等大宗水果優質果率達到70% 以上。以紅棗、板栗、核桃三大干果為重點,加大圓鈴大棗和優良品種核桃的發展,加快現有低產園升級改造步伐,開展密植園改造和老劣果園品種更新,著力建設魯西北紅棗和魯中南板栗、核桃優勢產區,新建16.7萬hm2果園,更新改造低產園13.3萬hm2 。以蘋果、梨、葡萄、桃四大水果,紅棗、板栗、核桃三大干果為重點,打造一批質量高、效益好、示范帶動能力強的標準化園區,重點建設100個面積在33.3 hm2以上的省級標準化示范園;發展一批品種優良、技術集約、管理先進的標準化生產基地,輻射帶動全省20萬hm2。標準果園建設。 2.2.2 做精特色果品大力推進區域化、規模化、產業化,高起點集中打造魯北冬棗、膠東大櫻桃和藍莓等特色樹種特色水果產區,搞好高產開發,品質改良,冷鏈運輸,貯藏保鮮等關鍵環節的技術攻關,挖掘生產潛力,發展高端產品,擴大市場份額,形成區域主導產業,全面提升標準化和產業化生產經營規模和檔次。重點建設魯西北紅棗、泰沂山區銀杏特色干果產區。加強對萊陽梨、肥城桃、青州蜜桃、嶧城石榴、樂陵金絲小棗、大澤山葡萄、曹州耿餅等地方名優特產的品牌保護和開發力度,提升品質,擴大知名度。 2.2.3 完善良種繁育體系搞好果樹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利用,加大品種引進力度,重點支持科研推廣單位、良種繁育場進行新品種培育,適時適量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及無毒種苗,擴大資源儲備,搞好篩選和示范推廣,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果樹種質資源保存中心。完善果業良種苗木繁育體系,重點建設3處省級良種苗木繁育場和1O處縣級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力爭2015年優質苗木生產供應能力達到2000萬株以上。 2.2.4 提升產業化水平加大對果品貯藏保鮮和加工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加強科研攻關與技術創新,盡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與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與輻射帶動能力,推動產業升級。以產后商品化處理為重點,建設一批加工能力強、生產工藝先進的龍頭企業,完善一批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的果品批發市場,支持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及地理標志產品的認證工作。鼓勵和扶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生產經營大戶等創立自己的品牌。根據區域化布局,在重點產區,省重點扶持大1O大龍頭企業、1O大果品批發市場和100處較大規模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到2Ol 5年,力爭培育7~8個國內知名品牌、3~4個國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