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安徽省農業機械化發展對策
3.1 調整農機裝備結構 加快大型農機具的發展速度,使多種機型整體推進,協調發展。對農業生產急需的農業機械,要加大開發、引進和推廣力度.逐步實現大中小型農機具結合,主機與農具配套。同時要大力發展畜禽、水產養殖、水利等機械化,引導養殖戶進行規模化養殖,在此基礎上加快實現畜牧機械化步伐。還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農業機械,提高國內農機具的發展水平,各種作業機型均衡發展。 3.2 加強農機產品的研制與開發。提高科技含量深化農機化科技體制改革,充分發揮農機科研院校、大型農機企業的積極作用.優化農機科技資源配置;積極研究并在全省農業機械產業中實現模塊化應用[9-10];消化吸收國外農業機械現代設計方法和先進的制造技術,實施工藝創新,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力創具有安徽省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技術,拓寬外向型經濟領域,提高競爭力。 3.3 完善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注重培養農機化服務企業.帶動農機經營戶進入市場,形成油料、零配件供應、農機維修、農機作業、農機科研信息咨詢的農機服務體系[11],鼓勵發展農機作業合作社、農機具租賃公司等新型農機化服務組織;增強市場經濟意識,強化經營手段,確保服務的有效實用.達到農機服務的系列化、市場化。縣級農機服務體系要承擔起為農業生產提供農機供應、人員培訓、技術推廣、實驗示范等服務的責任,并要負責全縣農業機械化體系建設的統籌、協調、組織和管理,積極拓寬農機投資渠道,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對農機化服務進行調控、技術指導、宏觀規劃、檢查監督、外部協調,保證農機化服務工作能正常運作。 3.4 健全農業機械化政策法規體系 在推進安徽省農業機械化的過程中,嚴格實施國家頒布的《農業機械化促進法》” ,努力完善《安徽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和《安徽省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為安徽省農機化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推進農業機械化管理依法行政的進程。加快農機作業質量、維修質量和機具報廢的標準制定工作,盡快健全農業機械化行業和地方標準體系。強化農機質量監督管理,打擊假冒偽劣農機產品,保護農民利益,促進企業增強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