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對策和建議
1.山區機械化的發展,主要解決山區特色農業、家庭副業生產和改善農民生活環境的機械化問題。今后在相當長時期內要遵循堅持“兩個優先”、突出‘兩個重點”、做好‘三個結合”的工作思路,走發展山區特色農機化的路子。堅持‘兩個優先”,即堅持優先發展經濟效益高、減輕勞動強度的農業機械;突出‘兩個重點”,即重點發展茶葉、柑桔、煙葉等特色農業生產,重點發展中小型加工機械和家庭養殖業機械;做好‘三個結合”,即一是與發展山區特色農業相結合;二是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三是與農藝相結合。 2.突出山區農機化發展的重點從山區的實際出發,緊緊圍繞山區資源開發利用,發揮農機在其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生產中的作用。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提高農業機械裝備和機械化作業水平,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促進山區農村經濟的發展。首先要優先發展量大面廣、經濟效益好、技術成熟的農機,如茶葉的修剪、采摘,果類的儲存、保鮮等。其次是發展適宜山一機多用的農機,提高機具使用率和效益。 3.加強山區農機化發展的基礎建設一是加強機耕作業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各級政府統籌規劃,逐步實施機耕作業道路的建設和維護,要把它納入農業綜合開發工作中,一起安排、落實,一起考核,為農機下田作業打通道路。二是建立土地適度流轉機制。鼓勵土地向種田能手、農機大戶適度集中,既有利于農民進城務工后土地的合理流動,又有利于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適應農機作業規模化要求。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通過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實施農作物規模化種植,基本做到一鄉一品、一村一品。 4.加大山區農機化投入力度一是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山區應進行傾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和鼓勵山區農民購買和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二是加大對山區農機化技術培訓、推廣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完善農機公益性服務體系;三是對山區農業機械的研發,國家應安排專項經費給予扶持,在政府支農資金中,加大對山區農機研發資金的支持力度。 5.提高山區農機人員的技術素質勞動者素質偏低是制約山區農村經濟發展的障礙之一。一方面,提高農機管理隊伍素質,建立人才選聘機制和人才激勵機制。加強對農機人員的培訓和技能更新,造就一支知識結構合理、技術精湛、作風扎實、操作能力過硬的農機推廣和管理隊伍。另一方面,加強對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和機手進行相關技能的培訓,提高農機操作人員的技術素質和操作技能。 6.加強山區農機化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抓好山區農機技術培訓和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大力培育種植大戶、農機大戶、科技示范戶,鼓勵農民、農機手和農機作業服務隊,采取股份合作制、合伙制等多種形式組建農機作業服務和農機專業合作社,建立和完善具有山區特色的農機化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