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Page]
2 牧業機械發展的幾大熱點
2.1 牧草收獲及配套機具 隨著草原改良和綜合治理的發展, 到2010 年, 治理退化、沙化、堿化草地和新建人工草地以及改良草地將達到8 300 萬hm2。需要各種配套設備10 萬余套, 其中包括割草壓扁機、攤曬、捆草、纏膜等方草捆撿壓捆機。 2.2 高品質草粉顆粒加工成套設備 畜牧業的發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約, 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蛋白質資源短缺。我國配合飼料工業的蛋白質飼料缺口2 000 萬t/ 年, 隨著國內種植苜蓿等牧草的面積增加, 對高品質草粉草顆粒的加工設備需求越來越迫切。如能研制出具有產品質量優異, 生產能力適中, 突出競爭能力和具有廣泛的加工適應性的高品質草粉顆粒加工成套設備將具有廣闊的市場。 2.3 牧草種子優質化加工成套設備 由于牧草良種繁育加工在國內草原生態建設、草原改良及牧草子加工出口, 發展商品草業中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并可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為此, 應開展有關牧草種子收獲機械、牧草種子精選機械和牧草種子烘干機械等的開發、研制。 2.4 秸稈草塊設備 由于國際市場波動, 使我國競然沒有幾家生產秸稈草塊設備的企業。隨著國際市場的需求, 秸稈壓塊成套設備將有一個較大的市場空間。 3 展望 根據環境保護的要求, 糧食的深加工和秸稈的過腹還田會有較大的發展;國家指令性的集中屠宰, 使得近期適用的小型屠宰線會有較大發展;今年, 國家開始將草原改良與建設納入主渠道, 進行了大量投資。這樣與之相配套的機具會越來越被人們重視。驗。因此加快推進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的時機已經成熟。 3.1 技術可行 近幾年來“, 東洋”高性能水稻插秧機配合雙膜育秧的技術, 在江蘇省已普遍使用。江蘇省機插秧平均水平已達25%,有3 個市超過50%, 有30 個鄉鎮超過80%。其次, 2006 年當涂縣農機推廣部門在項目區的機插秧5 個試點均獲成功, 其主要表現也證實此項機械化插秧技術已經成熟, 并具有省秧田、省肥、省水、省工, 節本增效等優點。因此可以確定:“東洋”高性能水稻插秧機配合雙膜育秧技術是一項適合當涂縣水稻機械化育栽的可行性技術。 3.2 符合政策 中央支農惠農政策的意義就是要采取政策措施支持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體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多予少取, 直補農民, 讓農民充分享受現代化農業機械帶來的成果。政府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導向, 已不再是解決農業戶的家庭自用, 而是在支持農機服務組織開展社會化服務的同時, 大力鼓勵農機專業戶提供服務。從政府幾年來對農業機械的補貼政策看, 就是要向重點農作物的關鍵環節傾斜, 對適應當地農業發展需要、急需政府引導推廣的關鍵生產環節的機具, 可集中資金,聯動補貼, 以提高補貼政策的整體效能, 實現政策帶動效果的最大化。根據以上政府的支農惠農政策的宗旨, 我們所實行的機插作業補貼的方式, 不但直接補貼了專業插秧戶, 還在更大的范圍內使農民在分享了補貼的同時, 盡早盡快地接受新的水稻生產方式。實行作業補貼的方式, 由于統一供應稻種, 還能起到推廣優良水稻品種, 提升大米品質, 提高農業效益的作用。所以“作業補貼”的方式不但能夠迅速推進水稻育栽機械化的進程, 而且與政府的政策相一致。
[NextPage]
3.3 資金保證
按照當涂縣每年110 萬元的政府補貼資金, 每年新產生14 個專業插秧戶( 每鄉鎮一個) , 每個專業插秧戶購插秧機3臺, 完成機插秧任務67 hm2。按每0.067 hm2 補貼50 元計算, 則需補貼70 萬元, 尚余40 萬元可帶入下年實行半價補貼, 第3年完全由市場調節收費價格。 3.4 “專業插秧戶”的積極性高 首先, 采用“作業補貼”的方式, 由于是帶秧免費為其他農戶進行機插秧,“專業插秧戶”與“接受代插秧戶”雙方的利益目標一致, 容易達成共識、簽定代插秧合同、完成機插秧作業的目的。這就克服了單純的購機補貼, 而其他農戶不愿意接受機插的困難。其次, 專業插秧戶投資規模不大, 容易收回成本。根據當涂縣2006 年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的效益分析可知, 從播種育秧到將秧苗機插到大田, 機插秧成本為100.48 元/0.067 hm2。以“專業插秧戶”完成67 hm2 計算, 則總投資約為10 萬元。如作業補貼資金在50~60 元/0.067 hm2,則專業插秧戶第一年只需投入5 萬元左右的勞務用工支出。再次, 作業補貼的方式, 促使專業插秧戶必須積極掌握機械育插秧技術, 然后高質量地完成作業任務, 并愿意指導代插秧農戶取得豐收效果。這樣, 有利于下一年的代插秧合同數量增長, 有利于盡快進入機插秧作業的市場環境。因此, 購機農戶投資專業插秧具有可操作性, 積極性高,并對今后的經濟效益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3.5 普通農戶歡迎 在過去的幾年中, 只有少數購機農戶得到了補貼。補貼的面小, 對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的宣傳、示范面也小。采取“作業補貼”方式后, 免費為普通農戶育插秧, 必然會引起他們興趣和支持, 從而引導他們學習和掌握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及大田耕整、水肥、蟲害等管理措施, 從而改變千百年來手工栽插秧的舊習慣, 走向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道路。 3.6 種糧大戶更歡迎 據統計, 當涂縣2006 年種植面積在6.7~67 hm2 以上的種糧大戶有317 戶; 3.35~6.7 hm2 的有479 戶。如果在這些種糧大戶中首先實行“作業補貼”, 使他們既是種糧大戶, 又同時成為農機作業專業戶。這將對當涂縣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起到更大的推動效果。由于水稻育栽機械化最終必須實現規模經營和專業育插秧的機械化道路, 所以, 根據江蘇省前幾年水稻機插推廣的先進榜樣, 以及我們在21 世紀90 年代成功推廣小麥機條播的經驗, 水稻機械化育栽的“作業補貼”方式如果實施3~5 年,機插秧市場就會產生突破性的飛躍, 形成一定規模,就會進入良性循環狀態, 使更多的農民自愿投資插秧機械。機械化育插秧作業將普遍得到廣大農民的認可和接受。在市場調節的作用下, 將會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之, 當涂縣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將最后得以實現,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