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家對生態建設的重視力度日趨加大,作為貧困地區的林業建設,更應該搶抓機遇,全面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每一個干部職工都要以推動本行業跨越式發展為已任,思考自己的職責,強化崗位職能,以可持續發展和永續利用為切入點,以實施好各類林業重點工程為著力點,堅持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方針,大力保護和培育林草植被,不斷完善林業建設管理體系和推廣服務體系,努力增強林業的整體活力和發展后勁,整體構建以大六盤生態經濟圈等各類林業重點工程為骨干,以經濟林產業培育、荒山荒溝綜合治理為主體,以農田林網和各類道路綠化為重點,以村屯、庭院綠化美化為補充的森林生態網絡,努力實現原州區村屯園林化、庭院效益化、公路林蔭化、河渠風景化、農田林網化這個需要長期努力的生態建設目標。針對原州區當前林業生產實際,筆者認為必須搶抓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為契機,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林業工作,以發展的眼光處理林業工作,現對原州區林業生態建設情況作探討。
1 原州區林業生態建設現狀
多年來,固原市原州區緊緊抓住國家重視生態建設的歷史機遇,精心組織,全民參與,在先后實施六盤山外圍水源涵養林、黃土丘陵區水土保持林、兩杏一果扶貧開發、旱作生態地埂林以及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等一系列國家重點林業生態工程的同時,始終堅持總體規劃、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則,以流域為單元,山、水、田、林、草、路合理規劃,梁、峁、溝、坡、塬、灘綜合治理,林業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由于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薄弱的生態建設基礎,林業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如森林資源總量不足的局面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各項林業生態建設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和緊迫的問題;目前林業的發展與所期待的質量效益型和需求拉動型的發展還有很大距離的問題等。
2 對策
2.1 拓展思路,慎思慎行。從“三大區域”入手重新構建原州區林業發展新框架
(1)在原州區南部土石質山區,依托大六盤生態經濟圈項目的支撐,發揮國有林場在林業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以滿足六盤山外圍近20萬城鄉群眾的生產生活為目的,全面開展水源涵養林建設,充分發揮林業建設的生態功能;積極挖掘林地資源優勢,以原州區疊疊溝林場為核心,南起水溝、北至蟬塔山,建立原州區森林生態觀光區,以此帶動張易、開城、中河3個鄉鎮及轄區林場致富增收;根據本區域陰濕氣候及降雨量相對豐富的特點,鼓勵職工群眾開展如針葉樹育苗、生態雞散養、林藥間作等林資源利用。
(2)在原州區東北部黃土丘陵區及清水河東西兩山,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總結上黃經驗,建立以食用杳、仁用杏、早酥梨、文冠果為主的塊狀優新經濟林示范區,在豐富群眾果籃子的同時達到調整產業結構的目的;按照流域綜合治理的思路,以鄉鎮為單位,以村屯外圍荒山荒溝治理為重點,山、水、田、林、路、草統一規劃,梁、峁、溝、坡、塬、灘綜合治理,優選沙棘、檸條、山杏等鄉土樹種,大面積發展灌木林,使東部鄉鎮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到3,33萬hm2 ,真正實現泥不下山、水不出溝、林中有村、村中有景的生態治理目的。
(3)在原州區清水河河谷川塬區,搶抓特色優勢產業帶建設及設施農業建設的機遇,在三營鎮、頭營鎮和彭堡鎮繼續擴大枸杞種植規模,在三營甘溝、頭營馬店2個萬畝枸杞園區的示范帶動下,全區枸杞種植面積將達5 333.33 hm2。使原州區枸杞年產量達到了1萬t,產值達4億元。枸杞無公害、綠色、有機標準化生產技術在基地中得到大面積推廣。已形成了以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為基礎,逐步建立以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為基礎,以有機食品枸杞標準化生產為突破的新的枸杞標準化基地生產格局,實現原州區枸杞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全區將建成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基地4 000 hm2。共推廣日光烘干拱棚16 000座,推廣統防統治1 333.33 hm2,測土配方施肥1 333.33 hm2 ,枸杞生產基地建設檔次和水平將明顯提高。2011年,全區從事枸杞生產、加工、營銷的人員達5余萬人,在枸杞采摘高峰期,除本鄉鎮勞務人員之外,吸引周邊山區鄉鎮采摘人員達1萬余人。一個集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為一體的原州枸杞產業基地正在迅速崛起,將為全區農民增收、區域經濟增長和新農村建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認真搞好枸杞原產地保護、注冊商標以及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的同時,積極采取政府扶持、行業自立等辦法,引導、扶持、鼓勵枸杞協會等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招商引資,興辦枸杞加工企業,生產各類枸杞產品。男一方面著手恢復清水河兩岸林網建設工程,充分發揮林業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等功能,保障農業穩產高產【1-2】。
2.2 鞏固為重。生態優先,從“兩大體系”入手穩步提升原州區林業建設檔次
(1)加強生態體系建設,正確處理好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的關系,實施商品林和公益林分類經營管理,使森林資源更好地發揮生態綜合效益,形成布局合理、體系完整、功能完備的林業生態屏障,為全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環境支持。加強全區3.73萬hm2。重點生態公益林建設,采取封、造、改、管并舉,以封山育林、天然更新為主,輔以人工促進更新和中幼林撫育改造,積極探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重點公益林管理要求的辦法,狠抓生態公益林管護制度建設和封禁管護措施的落實,確保重點公益林長期有效管理。
(2)加快產業體系建設,堅持市場為導向,積極培育林業行色優勢產業 扶持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引導林業向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積極建設結構布局合理、品種優良、生態環境優美、經濟效益顯著的高科技林業產業,促進林業增效、農民增收。按資源優勢主要突出抓好4項工作:枸杞產業做大規模,打造品牌,市場化運作;杏產業改造低產園,建立采種基地,大面積推廣優質杏;沙棘、檸條主要做好種子的轉化利用,積極開發檸條飼料、沙棘系列飲料等產品,拓寬發展空間;森林旅游業、花卉業主要借助原州區位居固原市所在地、城市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有利條件。在城區周圍疊疊溝、水溝、東岳山、黃峁山、大峁梁、古雁嶺一線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在東岳山、田洼、六窯等林場發展以溫棚為主的花卉業和城市美化綠化苗木產業【3-4】 。
2.3 改進作風。重塑形象。從“五大活動”入手創建原州林業“三苦”教育實踐基地
(1)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在鞏固現有如東岳山、拱北、古雁嶺、大峁梁等義務植樹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經驗,繼續擴大義務植樹基地建設規模。重點在提高造林質量、鞏固造林成果上下功夫,包栽植、包管護、包成活,切實提高義務植樹成效,真正把義務植樹基地建設成為質量標準一流的樣板林。同時建立春、秋兩季集中開展義務植樹活動長效機制,進一步提高全區廣大干部群眾對造林綠化、保護生態環境重要性的認識,形成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參與的良好氛圍,讓廣大干部群眾在“改造山川、綠化家園”的具體行動中堅定信心,推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向縱深發展。
(2)項目建設活動。搶抓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機遇,以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工程、三北防護林4期工程等各類林業項目為抓手,推動了原州區林業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對于構建原州區生態安全體系,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產業,實現區域內人口、社會、經濟、資源與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創造更加有序的項目運作環境,確保項目效益最大化,在項目實施中全面推進政府責任制、項目執行部門問責制和項目實施單位合同制管理,對所有項目分門別類明確推進目標和時限要求。落實牽頭領導、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簽訂責任狀,跟蹤問效,真正把林業項目建設成為政府滿意、百姓受益的惠民工程。
(3)生態宣傳活動。依托電視、廣播、報刊、標語、廣告牌等各種媒介,大力宣傳全區林業建設成就,宣傳林業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做出的貢獻,進一步提高全區廣大干部群眾對造林綠化、保護生態環境重要性的認識。注重會議宣傳、陣地宣傳和典型宣傳相結合,重點開好區、鄉動員會,村組干部會,黨員、群眾代表會;采取刷寫標語、懸掛橫幅、印發資料、編寫簡報等形式,把生態建設的內容送進干家萬戶,力求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爭取更多的理解和幫助;同時積極培養和扶持典型部門和個人,組織干部群眾實地學習,推廣先進,激勵后進。
(4)調查研究活動。圍繞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的培育、國有林場改革、營造林全過程質量監管、林權制度改革等林業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做好調查研究工作,積極總結“墾荒播綠不言苦、愛崗敬業不言悔、加快發展不畏難”的經驗之路。
(5)作風建設活動。通過開展思想教育及政治學習活動,加強廣大林業干部職工的服務意識和大局意識,自上而下層層落實責任目標,簽定責任狀,做到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切實把林業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要進一步強化林業隊伍建設,通過比業務,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比成績,營造干事創業的工作氛圍;比奉獻,營造一種和諧發展的生活氛圍;比服務,營造一種責任第一的行業氛圍.為全區林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組織保障。同時要提高全林業系統干部職工的責任意識、發展意識、競爭意識和奉獻意識,督促動員全體務林人保持一種想千事、會千事、千成事的心態,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履職盡責、一心一意,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進一步提高造林綠化水平、壯大林業后續產業,大力改善城鄉生態環境。
本文地址:http://www.qingqingav.com/industry/html/5006.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5A農業人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