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梅州野生蔬菜的發展策略
4. 1加強宏觀調控,統一規劃保護資源野菜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涉及到農業、林業、醫藥、商業、外貿各個方面。因此,要把山野菜資源列入食品產業來進行開發,建立適宜的自然保護區域和山野菜種子資源苗圃,保護和收集那些珍稀、瀕危、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山野菜,進行科學有效的引種栽培試驗。在生產中,要實行分區采收或間隔采收制度,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地開發,避免因盲目開發而造成資源的枯竭。對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品種,要積極進行人工集約化栽培,建立原料基地,并逐漸實現基地良種化、區域化,確保山野菜的質量、品種、規格和數量穩定,既為 生產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又可最大限度地保護山野菜資源和生態平衡。
4. 2保護自然資源,加強人工栽培技術研究為了有效地減少對自然野菜資源的消耗,保護物種資源和生態環境,也為實現野菜規模化、集約化生產,人們在發揮資源優勢、擴展野生資源利用的同時,必須強化科技投入,充分利用野生蔬菜種類繁多、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的特點,盡快地進行人工馴化栽培技術研究,必須建立山野菜試驗、示范和生產基地,搞好示范園區建設,探索各種類型的栽培技術,建立種苗繁育基地,為山野菜規模栽培提供技術保障和優質種苗。同時,還要制定山野菜生產的技術操作規程,實行標準化生產,保證山野菜的質量標準達到無公害要求。
4. 3綜合開發,提高資源的利用率自然界是由多種生物群落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因此,在積極探索山野菜資源的主體開發時,不僅要加強山野菜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和食用安全性的研究,正確指導野菜的利用和食用,更要顧及相關的可食山野菜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走精細加工的路子。譬如根據植物果實、根、莖、葉、花的不同特性,在加工生產山野菜食品的同時,還可從中提取食用色素、香精、果膠、淀粉、甜味劑等特殊營養成分,從而提高山野菜資源的利用率。
4. 4完善機制,創新技術,拓展深加工領域一要積極培育“公司 +基地 +農戶 +科研 +市場”的運作模式,大力發展山野菜栽培基地,擴大生產規模,拉長山野菜產品的產業鏈;二要加強對外合作,積極引進技術、設備、人才、資金等,改造現有加工企業的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完善加工工藝,提高產品質量,改進包裝,開展山野菜產品的深加工,開發野菜干、鹽制品,罐頭、飲料、山野菜蔬菜粉等。
4. 5規范野生蔬菜的基本生產模式按照收集野生資源 ——— 建立資源庫 ——— 建立引種試驗示范場所 ——— 建立繁育苗圃基地 ——— 建立生產基地 ——— 產品深加工與銷售平臺建設的流程,打造梅州野生蔬菜的新名片。
4. 6創建山野菜品牌山野菜的開發不僅要注重產品質量和品種,更要樹立品牌意識,打造特色品牌、知名品牌。要融入梅州生態旅游開發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以旅游餐飲、高原特色珍品、 等旅游資源為“農家樂”臺,開發品種花樣繁多、品質優良、色香味美的山野菜系列小食品,吸引游客的眼球,積極宣傳山野菜產品,全力打造精美旅游山野菜品牌。只有打造出一個叫得響、拿得出的特色品牌,才能提高梅州野菜的知名度,進而將山野菜轉化為梅州市農業的又一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