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徽省無籽西瓜的生產現狀
1. 1面積和分布
雖然起步較早, 但由于各種原因, 當時并沒有推廣開。隨著改革的深入, 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勞動生產力的發展無籽西瓜栽培才慢慢發展, 擴大。安徽省的無籽西瓜面積由開始的零星種植, 發展到現在年均0. 67 萬hm2,產地相對連片集中, 且涌現出了宿州市褚蘭鎮、解集鄉等近千公頃以上的鄉鎮多個。安徽的無籽西瓜栽培主要集中在淮北地區, 以宿州為中心向靈壁、蕭縣、泗縣、固鎮等周圍地區擴散, 并延伸到定遠、肥東、六安等江淮地區, 發展較迅速。
1. 2品種結構
安徽的無籽西瓜不僅面積相對集中, 品種也比較單一, 主要是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所選育的黑蜜2 號, 安徽豐樂農科院選育配制的豐樂無籽1 號、2 號、3 號等黑皮紅肉、花皮紅肉、綠皮紅肉品種, 另有少量黃瓤、黃皮無籽等點綴品種。其中黑蜜2 號、豐樂無籽3 號等黑皮類型占總面積的90%左右, 花皮、綠皮、黃皮等面積在10%上下。
1. 3栽培方式
安徽省無籽西瓜(安徽西瓜人才)栽培主要有2 種方式。
1. 3. 1嫁接大株稀植。中棚育苗、嫁接換根、稀植大株、多果高產。宿州、亳州、阜陽等淮北地區的無籽西瓜栽培方式以此為主。采用無籽西瓜種籽破殼催芽, 葫蘆、南瓜等作砧木進行靠接或插接換根, 定植3 750 株/ hm2( 含1/ 10的2 倍體授粉品種) , 自由多蔓, 選留3~ 5 果。優點是抗根病力強, 生長強健, 省種省工, 總產量高; 缺點是果型大小不整一, 商品性不好。
1. 3. 2自根一般栽培。小棚育苗、中等密度、穩產豐產。合肥、巢湖、六安等江淮及江南的無籽西瓜栽培方式以此為主。采用無籽西瓜種籽破殼催芽, 拱棚育苗, 定植6 750株/ hm2( 含1/ 10 的二倍體授粉品種) , 2~ 3 蔓整枝, 每株1果。優點是長勢穩健, 座果集中, 上市集中, 果型整一, 商品率高; 缺點是抗根病力弱, 人工、種子投入大。
1. 4. 1 發芽率、成苗率低。
1. 4. 2 夏季暴雨多, 梅雨季節長。安徽夏季暴雨多, 尤其是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的江淮和江南地區, 梅雨季節明顯, 多陰雨少日照, 嚴重影響西瓜正常的生長、受精、膨果; 對前期生長量小、生長速度遲緩、中后期逐漸轉旺的無籽西瓜影響更甚, 一旦開花座果期處于梅雨季節, 很容易造成瘋長、座果困難、減產減收。
1. 4. 3 土地連作。西瓜不耐重茬, 適宜種植西瓜的田地有限, 而且安徽人多地少, 加之農村實行土地承包, 必然致使許多瓜農輪作換茬困難, 限制了西瓜栽培面積, 影響無籽西瓜生產。
1. 4. 4 瓜農科技文化水平低。防治日益猖獗的病蟲害,進行催芽時磕種, 育苗時嫁接, 套栽授粉品種, 輔助授粉等技術含量高的農事操作, 對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民來說是較大的障礙, 直接影響了無籽西瓜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