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問題與展望
據調查,中國成人每日的硒攝入量僅為26.63μg,而中國營養學會和國際硒學會推薦日攝入量為50μg 和60μg.因此,僅靠天然食物中的硒難以滿足人體的正常需要,人為干預作物硒富集程度,收獲富硒產品,從而以更安全、有效的植物性硒源改善缺硒地區食物鏈硒水平是目前最有益的補硒途徑.大蒜作為一種易富硒的蔬菜,食用部分包括鱗莖( 蒜頭) ,蒜苗和蒜薹.目前,硒富集后測定其含量均以鱗莖部分為試材,而其它部分未見報道.但鱗莖部分一般作為佐味材料,無法大量食用,即使含硒量高,對于人體補充硒元素的效果也很小.因此,在下一步的大蒜富硒研究中,可以進一步對富硒蒜苗和蒜薹進行研發; 此外,大蒜還可進行深加工,制備大蒜粉、大蒜片等,也可提取大蒜素、大蒜硒多糖用作醫藥原料,從而增加人們食用蒜原蔬菜和食品、保健品的機會,增強通過大蒜食用途徑給人體補硒的效果.目前,各種施硒的方法均可以顯著提高大蒜內硒元素的富集,但綜合產量及品質各方面考慮,施硒的濃度不宜過高.另有研究表明,大蒜施加Se - S 組合成分,可以有效提高大蒜的營養品質.筆者認為,不能僅以硒含量多少衡量富硒大蒜的質量.一方面,應加大硒與其它營養元素協同作用對大蒜綜合品質影響的研究; 另一方面,具體到土壤 施硒,由于硒肥的用量較大,加之多個大蒜生產季的施加容易導致土壤中硒的積累,使其濃度過高從而產生毒害作用.此外,土壤中硒的含量提高后是否對土壤微環境,特別是對土壤正常菌群產生危害還有待探討.而葉面噴施和浸種的方法對于硒對生長環境的影響較易控制.加之葉面噴施的過程中還可以配合常規葉面肥,對提高大蒜的產量和品質更為有利.另外,有研究表明,不同大蒜品種富硒能力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一方面,要繼續建立和優化不同品種大蒜的硒肥施加栽培技術,增強技術推廣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眾多的大蒜品種中篩選富硒力強且產量、品質皆優的品種.深入大蒜富硒機理的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并結合傳統育種方法,創新大蒜種質,培育超富硒力大蒜品種.最后,可針對不同品種富硒大蒜研發更豐富的高含硒量大蒜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