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妊娠早期診斷
⑴ 看發情:配種后到下一次發情期(平均21天),不再出現發情癥狀,可推斷母豬已經妊娠;⑵ 觀察行為:配種后妊娠的母豬表現安靜、疲倦、貪睡不想動,性情溫馴,動作穩,食量逐漸增大;⑶ 觀察豬體:配種后妊娠的母豬容易上膘,皮毛發亮,尾巴自然下垂,陰戶收縮,腹圍逐漸增大。
通過以上的觀察,基本確定母豬是否妊娠,對于極個別不能確定是否妊娠的母豬,可用超聲波鑒定。
2 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
對母豬采取低妊娠高泌乳的飼養體制,即妊娠期適量飼喂,哺乳期充分飼養,即充分利用母豬妊娠期新陳代謝旺盛的特點,只保證供給胎兒所需和母豬適當增加體重的營養物質,然后哺乳期充分飼養,爭取多產奶,提高仔豬的哺育成活率。該體制節約飼料,還有利于分娩和泌乳。
2.1 飼養
2.1.1 抓兩頭顧中間
這種飼養方式適于斷奶后膘情差的經產母豬。
具體做法是:在配種前10天到配種后20天的一個月時間內,提高營養水平,日平均給料量在妊娠前期飼養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5%-20%,有利于體況恢復和受精卵著床;體況恢復后改為妊娠中期一般飼糧;妊娠80d后,再次提高營養水平,即日平均給料量在妊娠前期喂量的基礎上增加25%-30%,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高→低→高的飼養方式。
2.1.2 步步登高
這種飼養方式適于初產母豬和哺乳期間配種的母豬。
具體做法是;在整個妊娠期間,可根據胎兒體重的增加,逐步提高日糧營養水平,到分娩前1個月達到最高峰。但在產前1周左右,應減料飼養。
2.2.3 前粗后精
這種飼養方式適于配種前體況良好的經產母豬。
妊娠初期,不增加營養,到妊娠后期,胎兒發育迅速,增加營養供給,但不能把母豬養得太肥。在分娩前5-7天,對體況良好的母豬,減少日糧中10%-20%的精料,以防母豬產后患乳房炎或仔豬下痢;對體況較差的母豬,在日糧中添加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飼料;分娩當天,可少喂或停喂,并提供適量的溫麩皮鹽水湯。
注意:⑴ 日糧具有一定體積,使豬吃后有飽腹感;⑵ 適當增加輕泄性飼料如麩皮;⑶日糧營養全面,多樣配合、全價適口;⑷ 禁喂發霉、變質、冰凍、有毒飼料;⑸ 生飼并供足飲水。⑹ 中等體重妊娠母豬日喂量,前期每頭每天1.5kg左右,后期2.0-3.0kg左右。日喂2-3次。
2.2 管理
單欄或小群飼養:單欄飼養是母豬從妊娠到產仔前,均飼養在限位欄內。特點是采食均勻,但不能自由運動,肢蹄病較多;小群飼養是將配種期相近、體重大小和性情強弱相近的3-5頭母豬,放在同一欄(圈)內飼養。特點是母豬能自由運動,采食時因爭搶可促進食欲。但分群不當,有些母豬的采食,會因膽小而受到影響。
適當運動:妊娠中后期適當運動,有利于增強體質和胎兒發育,產前1周停止運動。
做好日常管理,防止流產:飼養員對妊娠母豬要態度溫和,避免驚嚇、打罵,經常觸摸腹部,為將來接產創造方便條件,每天刷試豬體保持皮膚清潔。特別是對初產母豬,產前進行乳房按摩。另外,應每天觀察母豬的采食、飲水、糞尿和精神狀態的變化,預防疾病發生和機械刺激,如擠、斗、咬、跌、騷動等,防止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