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 高等教育實現大眾化以來, 專門人才就業出現了多元化及基層化的趨勢。在本科畢業生就業難的新形勢下, 應用型人才是否具有較好的綜合素質和較高的綜合能力已成為就業的重要條件。這種人才只有通過產學研合作的教育形式才能得到有效的培養。產學研合作教育是有效利用學校與企業、科研單位等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以及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根據專門人才的培養計劃, 采取教學、科研、生產3結合的育人方式, 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的辦學方式。大連水產學院水產養殖學專業自20 世紀70年代開始持續多年進行綜合教育教學改革, 在建立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的同時, 持續開展了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研究與實踐。筆者闡述了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業魄力的
水產養殖應用型人才的辦學實踐及其效果。
1 合作教育基地的選擇與建設
合作教育基地( 企業) 即校外教學基地, 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創業魄力的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高等學校不完全具備這種育人環境和育人資源。合作教育基地的基本條件, 包括具有培養水產養殖應用型人才的典型產品, 生產規模較大, 生產設施較先進, 養殖種類多, 生產環節較全面; 領導班子與技術人員的力量較強, 技術水平較高并具有當今的育人理念和意識; 同時具備一定規模的實驗教學條件和食宿條件。多年來, 大連水產學院水產養殖學專業按照上述合作教育基地標準, 先后與北京市中國淡水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燈塔市忠信淡水漁業有限公司、盤錦光合水產有限公司、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太平洋海珍品有限公司、遼寧省淡水水產良種場、大連市碧流河水庫養殖場、大連海洋漁業集團公司莊河市金砣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等11個單位, 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應用型人才合作教育基地。在合作教育實踐中, 認真貫徹教學、科研、生產3結合和 優勢互補, 互惠互利, 共同發展原則, 保證和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以發展生產與提高經濟效益和獲得更多、更好的水產科技成果為目的, 以創建水產養殖教學實踐園、科學試驗園和高新技術示范園為發展前景。多年來, 在人才合作教育基地完成學士學位論文300余篇、碩士學位論文50余篇, 進行本科生產實習2 000余人;協作開展國家、省、市級和橫向科研項目60余項, 獲省、市級科技成果獎15項。
2 實踐教學體系的創建
以生產實習、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為主線, 以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創業魄力和綜合素質為目標, 按照教育教學的漸進性和生產環節的連續性規律, 以及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的認識論規律, 進行實踐教學內容的整合、優化和更新, 創建實踐教學新體系。
2. 1 生產實習體系
內容結構: 由魚類、貝類與棘皮動物、蝦蟹類等3方面內容構成的生產實習體系, 分別以人工育苗和苗種培育為主要內容, 兼顧成體養殖。教學目標: 通過生產實習, 使學生初步掌握典型產品的基本設施和主要設備的結構與性能, 掌握典型生產環節的關鍵技術, 學會分析和解決典型生產環節常見重要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受到科學試驗研究的初步訓練, 了解企業經營管理運作程序和基本方法; 培養事業心、責任感、創業魄力和勞動觀點、群眾觀點、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培養克服困難及艱苦奮斗精神, 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
2. 2 畢業論文體系
內容結構: 以與水產經濟動植物增養殖、病害防治、水產動物營養與
飼料、養殖水環境、遺傳育種等主要專業課有關的生物學、生態學、化學的基礎理論, 及其應用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為主要內容; 兼顧相鄰和相關專業的應用基礎理論。教學目標: 通過畢業論文工作, 使學生掌握搜集與處理資料方法, 學會制訂實驗工作計劃及實施方案, 進行科學試驗, 測定及歸納分析數據, 撰寫一篇創造性論文; 培養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和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 培養創新精神與創業魄力、艱苦奮斗及團結協作精神, 以及嚴謹治學學風。
3 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實施方式
3. 1 專業教師兼任企業的技術顧問魚類養殖學、蝦蟹養殖學、貝類養殖學和棘皮動物養殖學等專業教師分別兼任相應企業的技術顧問, 與有關人員共同負責企業的技術工作和人才培養工作。他們在學校和企業的工作時間及其具體時間, 根據2個單位的具體工作情況靈活掌握, 在企業的工作時間一般為4~ 6個月。
3. 2 產學研合作開展生產實習魚類養殖學、貝類與棘皮動物養殖學、蝦蟹類養殖學3個方面的生產實習, 學生各自按選學的專業方向自愿選擇生產實習內容。學生( 一般每個合作企業15 ~ 30 人) 赴校外教學基地, 在產學研合作教育領導小組的領導以及帶隊教師( 1~ 3人)的指導下, 根據生產實習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及其指導書, 結合養殖場的具體生產環節, 嚴密安排現場教學: 跟__班參加典型生產環節勞動并收集與測定有關數據; 定期召開專題研討會; 結合生產和教學需要, 適當開展科學試驗研究;根據學生在實習全程中的行為表現、考試(口試) 與實習報告, 全面進行考核并綜合評定其實習成績。少數學生在生產實習后期和暑假期間集資租用合作企業的魚池, 獨立進行養殖黃顙魚的創業性試驗; 通過養魚生產實踐的全面性鍛煉, 不僅培養了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 而且還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3. 3 產學研合作開展本科畢業生論文和碩士論文本科畢業論文和碩士論文題目由教師( 導師) 擬定。30%左右的題目是合作企業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學生自愿選擇論文題目, 在教師指導下提出論文初步設計方案, 并與合作企業技術人員一起對方案進行論證、修改。根據論文的性質與內容, 全部或部分在企業中進行科學實驗及其測試工作, 并邀請企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論文的撰寫工作, 原則上在學校進行, 但成文后邀請企業技術人員幫助修改、評閱, 并參加論文答辯。
3. 4 產學研合作開展科學研究產學研開展科學研究的項目來源及合作形式有2種, 一種是由合作企業設立的急需解決的重大技術課題, 并邀請學校牽頭、雙方合作開展研究; 一種是學校承擔的上級部門( 科技部、遼寧省、大連市等) 下達的應用型課題, 合作企業提供試驗條件及一定的技術力量, 雙方合作進行研究。
2類項目的課題組一般由教師、學生(本科應屆畢業生、碩士研究生) 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組成。學生盡可能參加科學研究工作的全部環節, 包括收集文獻資料, 制定實施方案, 開展試驗并測定與歸納數據, 進行結果分析和論文撰寫以及工作總結。
4 產學研合作教育效果及其分析
4. 1 綜合效果
4. 1. 1 全面推動了大連水產學院水產養殖學科的教育教學改多年來, 大連水產學院水產養殖學專業與企業密切協作, 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取得可喜成績, 全面帶動了生命科技學院的全面改革與建設, 并取得許多可喜成果。第一, 教育教學改革取得多項教學成果, 其中國家級一、二等獎各1項、遼寧省一、二等獎3 項、校級特等獎2項、一等獎3項和二等獎2項。第二, 創建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更新教學內容, 促進了教材建設, 其中1門課程-水生生物學被評為國家精品課、3 門被評為遼寧省精品課。第三, 推動了學術隊伍與管理隊伍建設, 專業課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整體素質普遍得到提高。第四, 帶動了科研工作, 增強了水產養殖學專業的辦學活力。
4. 1. 2 提高了育人質量
產學研合作教育明顯提高了本科及碩士畢業生的質量。多數畢業生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以及吃苦耐勞與拼搏奉獻精神; 部分學生還具有一定的創業魄力。本科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為95% 左右, 其中考取碩士研究生的占35% ~ 40%, 大多數是從事基層技術工作; 合作培養的碩士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多數畢業生受到用人部門的好評, 企業單位和院校及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水產大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 普遍認為, 大連水產學院水產養殖學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畢業生的敬業精神好, 實踐能力強。少數畢業生由于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和創業魄力, 敢于獨自開創事業并善于經營管理, 回到家鄉后在親人的熱情支持下租用養魚池和承包水產良種場、養殖場, 獨立開展魚類等水產動物繁育生產及其開發科研工作, 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有的還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專家。
4. 1. 3 全面帶動了合作企業的建設與發展通過產學研合作教育全面帶動了合作企業的建設與發展, 包括新技術的引進、生產及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職工隊伍建設和技術培訓及其水平的提高, 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產量、產值及效益的提高等。如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為上市公司, 盤錦光合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東博士、燈塔市忠信淡水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忠信和大連海興水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郝忠福先后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4. 2 育人效果的分析
如上所述, 大連水產學院通過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水產養殖應用型人才, 取得較好效果。大多數畢業生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業魄力, 對其育人效果綜合分析如下。縱觀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規律, 培養適應當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必需具有本文1、2、3標題所述的基礎條件,即具有相應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合作企業) , 以及符合教育方針、高教法及全面素質教育等文件精神的、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等) 和符合高級專門人才成長規律的科學措施。根據創新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應具有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驗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綜合要求, 以及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辯證關系, 按照水產養殖學人才培養模式, 前2a在學校進行基礎理論和實驗教學, 后2a 在學校、企業中進行專業理論知識和科學試驗及生產實踐教學。即在后2a的合作教育實踐中堅持優勢互補的原則, 充分利用合作企業的生產條件(生產設施及技術力量等) 與嚴密的工序環境,以及經營管理及銷售的市場氛圍, 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完善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產學研合作教育較好地貫徹執行教育方針規定的 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體現了高等教育法規定的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和當前我國素質教育關于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 的要求。產學研合作教育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較好的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環境。他們在生產、科研和經營管理實踐中切身體驗到技術和產品研究開發的艱辛, 企業經營發展的艱苦, 親身感悟工人、漁民和技術人員情操和品德, 直接了解社會、熟悉社會及如何適應社會, 學會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通過參加生產實踐的鍛煉, 有利于培養拼搏奉獻、艱苦奮斗、團結協作和誠實守信精神, 培養能夠承受矛盾、困難、挫折、艱險、突發事件的心理身體素質; 有利于樹立科學世界觀、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和全面價的值觀。通過生產和科研實踐, 理論緊密聯系實際, 培養發現問題、分析__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有利于樹立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成就感, 以及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和尊重創造的理念與觀念。
本文地址:
http://www.qingqingav.com/industry/HTML/13691.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中國農業人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