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飼料安全性評價的依據和基本原則

盡管在世界范圍內對轉基因飼料安全性還有很多爭議,但這并不影響轉基因技術的迅速發展,新的轉基因產品還是在不斷問世。我國對轉基因技術和基因食品的研究和應用采取了積極扶持的政策,在轉基因水稻、小麥、棉花、番茄、甜椒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已達到國際同類研究領先水平。但在轉基因基礎研究領域與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盡管研究結果都對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表示樂觀,但很多研究實驗周期都較短,對轉基因作物在動物整個生命周期的研究報道還很少,沒有對動物生命傳代后的跟蹤研究,而這種長期試驗不僅對轉基因作物大量用作飼料的潛在安全性研究有重大價值, 而且對研究人類關注的長期食用轉基因作物食品后的潛在危害也有重要指示意義。
1 轉基因飼料的安全性及安全性評價的必要性
轉基因技術的日漸成熟, 已經可以準確地將DNA 分子切斷和拼接并進行重組。但是異源DNA 片段被導入一個生物體后, 對受體基因的影響程度不能事先精確地預測到, 受體基因的突變過程及對人類或動物的危害也是無法預料的。因此科學家認為轉基因作物實際應用于人類或動物后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1.1 直接危害
轉基因受體感染人類、動物及植物。據英國研究人員發現,實驗鼠吃了轉基因馬鈴薯后,免疫系統變弱,腎臟、胸腺和脾臟等器官出現縮小或發育不良,多個重要器官也遭破壞,實驗鼠的腦部也縮小了。轉基因生物組分或代謝物產生毒性或引起過敏反應。例如把巴西胡桃的特質移植到黃豆上去,結果造成一些對胡桃過敏的人在攝取黃豆時有過敏的可能性。對轉基因作物管理不當造成的意外釋放會對其周邊環境產生影響。
1.2 間接危害
人類或動物對轉基因作物的攝入會使其腸道產生具有傳染性或抗藥性的微生物。同時還可能將致癌物質等傳給人類或動物。轉基因作物的種植會產生抑制原生植物或富有攻擊性的轉基因植物。轉基因植物中有關基因物質轉移到其生長環境中的雜草類相關植物中,使之增加抵抗力,增強了生長的競爭性。據以上轉基因作物可能會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的危害, 使人們對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關注越來越深入。世界范圍的研究人員都在著力對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作出定論, 但目前對生物技術在農業的運用后出現的新組合和性狀在不同遺傳背景下的表達的諸多方面的變化了解不深,對環境、人類的影響還缺乏認識,有些甚至是一無所知。因此人們在使用轉基因作物以前對其進行生物安全性評價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