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能量、氨基酸、維生素營養需要最新進展

3脂肪及脂肪酸
3.1脂肪沉積的調控機理
為了控制肉禽上市肥度,國內學者探討了脂肪沉積的調控機理。孟德連等研究了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酰胺對肉仔雞脂肪性狀及生脂基因mRNA表達的影響。試驗選用320只1日齡AA肉公雞,分為4個處理組(對照組;基礎日糧+1%谷氨酰胺;基礎日糧+1%天冬氨酰胺;基礎日糧+0.5%谷氨酰胺+0.5%天冬氨酰胺),試驗期42d。結果表明,日糧中混合添加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酰胺可顯著提高肉仔雞增重(P<0.05),對料肉比無顯著影響(P>0.05),可顯著增加肌間脂肪寬和皮下脂肪厚(P<0.05);添加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酰胺后顯著降低血液甘油三酯水平(P<0.05),提高血液總膽固醇和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影響血脂代謝;3個試驗組肝臟中乙酰輔酶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肉毒堿棕櫚酰基轉移酶Ⅰ、PPAR基因轉錄表達顯著降低(P<0.05);谷氨酰胺組的脂蛋白酯酶基因表達顯著增加(P<0.05)。3個試驗組脂肪組織PPAR轉錄表達顯著增加(P<0.05),谷氨酰胺組和天冬氨酰胺組的脂肪組織乙酰輔酶A轉移酶表達顯著降低(P<0.05),混合組的脂肪組織脂肪合成酶、脂蛋白酯酶基因轉錄顯著降低(P<0.05),而肉毒堿棕櫚酰基轉移酶Ⅰ轉錄表達顯著增加(P<0.05)。這表明日糧中添加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酰胺可提高肉仔雞生產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腹脂沉積,改善胴體品質。Jiang等研究了皮質酮和葡萄糖處理對肉仔雞脂肪沉積的影響。結果表明,皮質酮處理可顯著降低肉仔雞體增重、胸肉率和腿肉率,提高相對累計采食量(RCFI)和相對代謝能攝入量(RMEI),降低飼料效率(FE)和能量利用率(CE);葡萄糖處理對于體增重、胸肉率和腿肉率沒有影響,可降低采食量(FI)和RCFI、增加代謝能進食量(MEI)和RMEI,葡萄糖處理會改善FE、但降低CE;皮質酮處理會顯著提高血漿葡萄糖、尿酸、甘油三酯、非酯化脂肪酸、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胰島素水平,而葡萄糖處理僅提高非酯化脂肪酸水平;葡萄糖或皮質酮處理均可提高頸部或腹部脂肪中脂蛋白酯酶活性,但不影響腿部脂肪中該酶活性。蘇勝彥等研究了填飼對郎德鵝產肝性能、肝臟組織學和生脂基因表達的影響。結果表明,填飼后郎德鵝肝臟細胞脹大,細胞質內充滿大小不等的脂泡;填飼可以改變郎德鵝肝臟的脂肪酸組成,可提高郎德鵝肝臟中生脂基因C/EBPα、ACCα基因mRNA的表達水平,這表明肝臟中C/EBPα、ACCα基因的表達在填飼對郎德鵝脂代謝網絡調控中發揮著一定作用。
3.2脂肪酸沉積的營養調控
齊珂珂等研究了日糧不同ω6/ω3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對6周齡AA肉仔雞肉品質、血脂和脂肪酸沉積的影響,用重量替代法使各處理日糧ω6/ω3比例分別為30∶1、20∶1、10∶1、5∶1和2.5∶1,結果表明,降低日糧ω6/ω3,能在一定程度改善肉品質,并有效增加腿肌中對人體更具有生物學意義的長鏈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獲得營養更加豐富的雞肉。郗艷菊等探討了共軛亞油酸(CLA)在肉雞體內的富集規律及其對雞肉脂肪酸組成的影響。在肉仔雞日糧中分別添加0%、0.3%、0.6%、0.9%、1.2%、1.5%、1.8%的CLA,結果表明,隨著CLA添加量的加大,肉雞組織中CLA沉積量明顯增加,以1.2%和1.5%CLA添加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