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善縣高寒山區畜牧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和出路

1 產業發展現狀
1.1 “一個突破”,即畜牧產業發展實現量的新突破據統計,2008 年,高寒山區的馬楠、水竹、蓮峰、茂林、伍寨、碼口6 個鄉鎮存欄大牲畜37 808 頭、生豬104 627 頭、羊77 236 只、家禽126 213 只,分別占全縣存欄數的60%、36%、74%、31%,比2003 年分別提高5%、7%、5%、3%;出欄大牲畜7339 頭、生豬92938 頭、羊38 998 只、家禽96 316只,分別占全縣出欄數的61%、33%、75%、25%,分別比2003年提高6%、4%、4%、2%。
1.2 “兩個轉變”,即畜牧產業基本實現養殖方式和增長方式的轉變(1)加強科技宣傳和技術培訓,使養殖戶飼養管理不斷地科學化,逐步改變傳統養殖模式和養殖觀念,使高寒山區畜牧產業由原來千家萬戶小而全的傳統養殖模式轉變為具有一定規模的養殖大戶、專業戶。(2)幾年來,在高寒山區更新改造草場666.67 hm2,年均種植青綠多汁飼料超過4 000 hm2,并改善飼養管理條件,不斷提高畜禽個體質量,使高寒山區畜牧產業發展增長方式由數量增長型逐步向數量質量效益型轉變。
1.3 “五個提高”,即畜牧產業實現良種覆蓋率、科技覆蓋率、出欄率、商品率、經濟收入逐步提高(1)畜牧部門加大引種力度,大力推廣凍精改良、人工授精技術,淘汰處理劣質公牛、公羊,畜種改良面逐步擴大。2008 年,高寒山區牲畜良種覆蓋率達到82%,比2003 年提高7%。(2)強化科技宣傳和培訓,大力推廣種草養畜、人工授精、疫病防治、飼養管理、飼料貯備等實用牧業科技,使畜牧業科技含量得到較大提升。2008 年,高寒山區畜牧科技覆蓋率達到76%,比2003 年提高5%。(3)高寒山區畜禽出欄率逐步提高。2008 年,生豬、牛、羊、禽出欄率分別達95.0%、17.5%、42.0%、72.0%,分別比2003 年提高了21.0%、4.5%、10.0%、1.5%。(4)商品率提高。2008 年,豬、牛、羊、禽商品率達58%、86%、88%、78%,分別比2003 年同期提高5%、4%、8%、7%。(5)經濟收入提高。2008 年,高寒山區6 鄉鎮肉蛋奶總產量9 268 t,占全縣總產量的36%,比2003 年提高4 個百分點。畜牧業收入達9 500 萬元,占全縣畜牧業收入的29%,比2003 年提高2%。
2 存在的問題
一是投入不足、規模小,致使云南半細毛羊發展緩慢,生產規模不大,價格波動影響畜牧業發展;二是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脆弱,制約著養羊業的發展;三是缺乏龍頭企業帶動,營銷渠道不暢,難以帶動養羊業的發展;四是思想認識不到位,部分鄉村干部思發展、謀發展意識不強,工作不積極;五是科技力量薄弱,技術服務不到位。
3 推動產業發展的措施
3.1 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畜牧產業是高寒山區群眾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縣鄉各級各部門都要高度重視,增強責任意識,思發展、謀發展,加強高寒山區畜牧產業發展的領導,科學規劃,創新思維,優化畜牧業內部結構,使高寒山區畜牧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3.2 加大投入,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縣鄉各級各部門要積極爭取項目投資,依托項目打基礎;縣鄉財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資金用于畜牧產業基礎設施建設,且隨財政增收比例增加投入;加大整合資金力度,最大限度地調整各方面資金用于畜牧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高寒山區畜牧產業發展后勁。
3.3 加強科技隊伍建設,提高服務質量高度重視畜牧科技人員的補員招考,重點充實高寒山區畜牧科技隊伍。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借用科技人員,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科技服務職能。同時,每年安排一定的科技人員外出考察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和技術,加快科技推廣力度,促進高寒山區畜牧產業發展。3.4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扶持行業協會的發展進一步完善扶持發展畜牧產業的優惠政策,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外資投資該縣畜牧產業發展。建立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帶動高寒山區畜牧產業發展。引導、扶持發展各種畜牧業行業協會,把分散農戶與龍頭企業和大市場聯系起來,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化發展格局。
3.5 統籌發展重實際,增加農民收入針對高寒山區林畜草糧結構不合理的狀況,堅持注重實際,尊重群眾自愿的原則,做到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糧則糧,科學規劃,協調發展。搞好退耕還林還草,大力發展草食畜,緩解人畜爭糧矛盾。做到林草兼顧,糧草結合,大力發展糧草輪作和冬季農田種草,使高寒山區畜牧產業逐步走上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環境優美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3.6 發展優勢品種,構建畜牧基地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持發展。根據高寒山區實際,積極爭取項目投資,打牢高寒山區畜牧產業發展基礎;依托“云南半細毛羊”這一優勢品種資源,建立以馬楠育種群為核心,以合作戶、合作村組為依托,以大面積養殖戶為基礎的寶塔式擴繁結構,強化畜牧業綜合配套技術服務,把高寒山區鄉鎮適宜發展云南半細毛羊村組建成全市及至全省的云南半細毛羊擴繁基地,帶動節糧型草食畜的發展,推動高寒山區畜牧業產業化發展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