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畜牧科技推廣現狀及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涼山畜牧業連續30年持續健康發展,已成為山區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與牧業科學技術的宣傳、培訓、推廣應用密不可分。但從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中,離現代畜牧業的區域化布局、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綠色、 有機的目標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1 在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1.1 農牧民的文化素質較低,吸收先進科學技術難度較大
現代畜牧業是一項資金、技術、人才密集型產業,目前從業人員大多為老人、婦女,文化水平、思想素質低,接受和應用現代畜牧業科技成果的能力差,認識不到科技的巨大作用。
1.2 貧困面大,缺乏資金投入,影響科技普及
在全州17 個縣市中有11 個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在20 世紀90 年代中貧困人口達210 多萬人,黨和政府在“九五”、“十五”、“十一五”的連續扶貧解困下,到2007 年末絕對貧困人口還有30 多萬人。由于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缺乏資金投入,無力普及新技術,新科技的推廣應用難度大。
1.3 鄉鎮畜牧科技推廣技術力量薄弱
雖然州、縣(市)、鄉鎮都建立有畜牧獸醫技術服務推廣體系,但高、中級專業技術人才都集中在州、縣(市) 兩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因缺乏資金和項目,難以深入基層開展工作。牧業科技推廣主要依靠鄉鎮畜牧獸醫科技人員,而鄉鎮畜牧獸醫站人員多數為短期培訓后招聘的工作人員和半脫產人員,待遇低,有的鄉、鎮在機構改革中被撤銷,有的只保留一名工作人員,年齡老化、知識老化。而偏重于預防和管理,懂市場、有技術,會應用的一線畜牧科技推廣骨干不多。另一方面對畜牧業領域的新技術、新品種沒有實行準入政策,導致經營類的推廣主體競爭無序,畜產品標準化、規模化、無害化和與畜牧科技推廣相關配套的綜合型、高素質的新技術推廣人才不足。
1.4 科技人員待遇低,難以調動其積極性
影響農牧民應用畜牧業科技的因素較多,其中之
一就是畜牧獸醫科技人員待遇低,科技推廣經費少,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的差旅費都要先墊支,待單位有錢時才能報帳,所以難以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
1.5 營銷體系不健全,商品率低
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和自然、交通條件等制約因素,山區畜牧業仍然以一家一戶的散養為主,沒有加工龍頭企業帶動,只靠片區(原區公所駐地) 趕集天,趕上幾十里路去賣,能賣則賣,賣不出去又趕回,市場信息不靈,營銷體系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