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TMR 飼料降低飼養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2014-1-10 養殖人才網

全混合日糧技術適應了當前奶牛養殖業向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發展的需要,在奶牛生產,全混合日糧飼喂技術替代傳統的飼喂技術是發展的必然趨勢,2008年,全國奶牛存欄達到1233.5萬頭,是2000年的2.5倍;奶類產量3781.5萬噸,是2000年的4.1倍。我國奶類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三位,成為奶類生產大國。而在2010年2月份,全國奶牛存欄1285萬頭,已經是2000年的2.6倍。奶牛存欄快速增加,奶類總產量大幅增長。這對奶牛營養和飼料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奶牛飼料的研究和生產已經變得十分重要。由于我國奶業生產起步晚,起點低,小規模散養戶仍是生鮮乳生產的主體,專用飼草飼料缺乏,飼養方式粗放,高產奶牛比例不高,單產水平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因此,TMR飼養技術是將我國奶業從數量擴張向整體優化、全面提高產業素質成功轉變的關鍵技術之一,更是降低奶牛飼養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一條重要途徑。
1 使用TMR 的必要性
全混合日糧(TMR,Toatl Mixed Ration)是指根據不同類群或泌乳階段奶牛的營養需要,按設計比例,將青貯、干草等粗飼料切割成一定長度,并和精飼料及各種礦物質、維生素等添加劑進行充分攪拌混合而調制成的一種營養相對平衡的日糧。TMR飼喂技術是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英國、以色列等國家首先使用的一種飼養方式,80年代引入了中國,現在國內的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都已普遍的使用了TMR飼養技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TMR飼養方式與傳統的飼養方式相比,避免了傳統飼養方式挑食、攝入營養不平衡的缺點,改善了飼料的適口性,增加了奶牛對飼料干物質的采食量,提高了產奶性能,增強了瘤胃機能,降低了奶牛消化和代謝疾病的發病率。
2 TMR 的研究概況
2.1 TMR 對采食量的影響
國內外研究報道,飼喂TMR奶牛的干物質采食量增加,主要是TMR飼養技術將粗飼料切短后再與精料混合,這樣物料在物理空間上產生了互補作用,從而增加了奶牛干物質采食量,并且由于各種養分充分混合,改善適口性,從而使采食量增加。Kolver等研究表明,飼喂TMR的奶牛比精料分飼組的奶牛每天的干物質采食量增加了23%。Soriano等報道,完全飼喂TMR的奶牛比飼喂牧草加TMR的奶牛每天干物質采食量增加了52%,Bargo等在54頭荷斯坦奶牛試驗中發現,飼喂TMR每天干物質采食量比精粗分飼增加了5.1kg,達到27.6kg,差異顯著(P<0.05)。
Nocek等在TMR飼喂和傳統的粗精分開飼喂的比較試驗中,TMR飼喂組的采食量都高于粗精分開飼喂組。TMR避免了奶牛對飼料的選擇性采食,精、粗飼料攝取均勻,保證了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的穩定瘤胃內環境,因此它在提高采食量的同時還促進了瘤胃對飼料的消化。但也有研究表明,這種提高不明顯。張石蕊等在12頭荷斯坦奶牛試驗中得出,全混合日糧和精粗分飼的奶牛每天干物質采食量無差異。
2.2 TMR 對奶牛生產性能的影響
國內外的研究一般認為,TMR飼養技術奶牛可以提高產奶量,增加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
張永根等報道,采用TMR飼養技術(試驗組)和精粗分飼(對照組)對44頭奶牛做了對比試驗,試驗結果表明:TMR飼喂方式的平均產奶量比通常飼喂方式提高7.0%,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中干物質含量比傳統飼喂方式分別提高了0.06%、0.08%和0.35%,但差異不顯著。Soriano等報道,完全飼喂TMR的奶牛比飼喂牧草+TMR的奶牛每天產奶量提高了5%。White等報道飼喂TMR的奶牛產奶量比精粗分飼組提高了11%。
Bargo等在試驗中發現,飼喂TMR奶牛比精粗分飼組的產奶量在試驗全程內(21周)平均多產出9.6kg,提高了33%,差異顯著,并且牛奶中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別比精粗分飼組高38%和41%,差異達到顯著水平(P<0.05)。張永根等采用全混合日糧飼養方式和傳統粗精料分開飼喂方式作比較得出:TMR飼養方式的平均產奶量比通常飼養方式的高7%,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中干物質含量比傳統飼喂方式分別提高了0.06%、0.08%和0.35%;TMR飼喂方式日糧中產奶凈能轉化成牛奶中的能量效率為63.4%,而通常飼喂方式為58%;日糧中粗蛋白轉化為乳蛋白的效率全混合日糧為28.4%,高于26%的通常組,可以看出奶牛全混合日糧飼養中的產奶的效率明顯高于普通飼喂方式。而Nocek等在青貯和精料分開飼喂與TMR飼喂的相比較中,青貯和精料分開飼喂奶牛的產奶量和TMR飼喂方式的產奶量沒有顯著差異。青貯和精料分開飼喂奶牛乳中的4%脂肪校正乳要高于TMR飼喂組。
2.3 TMR 對奶牛日糧營養物質消化率的影響
TMR飼養技術對日糧養分消化率的報道結果不一致:史清河引用國外研究結果表明,TMR飼養技術可提高奶牛日糧營養物質消化率,但Bargo等報道,TMR奶牛的DM、CP、NDF消化率均比精粗分飼組的低,其中CP和NDF消化率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P<0.05),但報道沒有做進一步的分析。張石蕊等試驗結果顯示,相同精粗比的不同飼喂方式對奶牛日糧全腸道養分表觀消化率的影響不明顯,SI組奶牛的DM、CP、Ca、OM、NDF和ADF的表觀消化率和TMR組的差異均不明顯,EE和P則分別比TMR組低16.82%(P<0.05)和10.61%(P>0.05)。Holter等的研究結果表明,以TMR飼養奶牛與精粗分飼法相比,可提高日糧各養分的利用率。在李德允TMR與精粗飼料分離飼喂方式的比較中,TMR飼喂方式飼料的干物質、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滌纖維和中性洗滌纖維的消化率都高于傳統飼喂方式,尤其是粗蛋白的消化率與傳統飼養方式相比差異極顯著。
2.4 TMR 對奶牛體細胞數的影響
馬書林等對246頭高產奶牛6個月的DHI報告進行統計,分析了TMR技術對奶牛生產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牛乳中體細胞數量逐漸減少。但也有研究,賴安強等對西南地區某奶業集團中國荷斯坦牛27528次奶牛群改良計劃(DHI)測定日記錄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飼喂TMR日糧的牛乳中SCC均值為(41.2±67.9)萬個/mL,精粗料分別飼喂的牛乳中SCC均值為(42.4±68.9)萬個/mL,二者差異不顯著,但是在TMR日糧飼喂方式下SCC低于精粗料分別飼喂方式下的SCC。
2.5 TMR 對奶牛健康的影響
TMR飼喂能夠保持奶牛的均衡營養攝入,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從而能夠減輕或者消除消化代謝疾病。郭麗君等進行了一項使用TMR飼喂前后奶牛健康變化的調查:結果發現使用TMR前成年母牛瘤胃酸中毒平均發病率為0.25%,乳熱癥發病率為0.63%;使用TMR飼養以后瘤胃酸中毒發病率為0.02%,乳熱癥發病率為0.1%,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使用TMR飼喂前后成年母牛的前胃弛緩的發病率分別為1.68%和0.43%,真胃移位發病率分別為0.21%和0.02%,且各組間差異也都顯著(P<0.05);TMR飼養方式能夠降低瘤胃鼓氣、胎衣滯留和子宮炎等疾病發病率,但是差異不顯著。這說明了使用TMR能夠使成年母牛的瘤胃酸中毒、乳熱癥等營養代謝疾病的發病率明顯降低,使前胃弛緩、真胃移位等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也顯著降低。

1 使用TMR 的必要性
全混合日糧(TMR,Toatl Mixed Ration)是指根據不同類群或泌乳階段奶牛的營養需要,按設計比例,將青貯、干草等粗飼料切割成一定長度,并和精飼料及各種礦物質、維生素等添加劑進行充分攪拌混合而調制成的一種營養相對平衡的日糧。TMR飼喂技術是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英國、以色列等國家首先使用的一種飼養方式,80年代引入了中國,現在國內的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都已普遍的使用了TMR飼養技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TMR飼養方式與傳統的飼養方式相比,避免了傳統飼養方式挑食、攝入營養不平衡的缺點,改善了飼料的適口性,增加了奶牛對飼料干物質的采食量,提高了產奶性能,增強了瘤胃機能,降低了奶牛消化和代謝疾病的發病率。
2 TMR 的研究概況
2.1 TMR 對采食量的影響
國內外研究報道,飼喂TMR奶牛的干物質采食量增加,主要是TMR飼養技術將粗飼料切短后再與精料混合,這樣物料在物理空間上產生了互補作用,從而增加了奶牛干物質采食量,并且由于各種養分充分混合,改善適口性,從而使采食量增加。Kolver等研究表明,飼喂TMR的奶牛比精料分飼組的奶牛每天的干物質采食量增加了23%。Soriano等報道,完全飼喂TMR的奶牛比飼喂牧草加TMR的奶牛每天干物質采食量增加了52%,Bargo等在54頭荷斯坦奶牛試驗中發現,飼喂TMR每天干物質采食量比精粗分飼增加了5.1kg,達到27.6kg,差異顯著(P<0.05)。
Nocek等在TMR飼喂和傳統的粗精分開飼喂的比較試驗中,TMR飼喂組的采食量都高于粗精分開飼喂組。TMR避免了奶牛對飼料的選擇性采食,精、粗飼料攝取均勻,保證了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的穩定瘤胃內環境,因此它在提高采食量的同時還促進了瘤胃對飼料的消化。但也有研究表明,這種提高不明顯。張石蕊等在12頭荷斯坦奶牛試驗中得出,全混合日糧和精粗分飼的奶牛每天干物質采食量無差異。
2.2 TMR 對奶牛生產性能的影響
國內外的研究一般認為,TMR飼養技術奶牛可以提高產奶量,增加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
張永根等報道,采用TMR飼養技術(試驗組)和精粗分飼(對照組)對44頭奶牛做了對比試驗,試驗結果表明:TMR飼喂方式的平均產奶量比通常飼喂方式提高7.0%,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中干物質含量比傳統飼喂方式分別提高了0.06%、0.08%和0.35%,但差異不顯著。Soriano等報道,完全飼喂TMR的奶牛比飼喂牧草+TMR的奶牛每天產奶量提高了5%。White等報道飼喂TMR的奶牛產奶量比精粗分飼組提高了11%。
Bargo等在試驗中發現,飼喂TMR奶牛比精粗分飼組的產奶量在試驗全程內(21周)平均多產出9.6kg,提高了33%,差異顯著,并且牛奶中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別比精粗分飼組高38%和41%,差異達到顯著水平(P<0.05)。張永根等采用全混合日糧飼養方式和傳統粗精料分開飼喂方式作比較得出:TMR飼養方式的平均產奶量比通常飼養方式的高7%,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中干物質含量比傳統飼喂方式分別提高了0.06%、0.08%和0.35%;TMR飼喂方式日糧中產奶凈能轉化成牛奶中的能量效率為63.4%,而通常飼喂方式為58%;日糧中粗蛋白轉化為乳蛋白的效率全混合日糧為28.4%,高于26%的通常組,可以看出奶牛全混合日糧飼養中的產奶的效率明顯高于普通飼喂方式。而Nocek等在青貯和精料分開飼喂與TMR飼喂的相比較中,青貯和精料分開飼喂奶牛的產奶量和TMR飼喂方式的產奶量沒有顯著差異。青貯和精料分開飼喂奶牛乳中的4%脂肪校正乳要高于TMR飼喂組。
2.3 TMR 對奶牛日糧營養物質消化率的影響
TMR飼養技術對日糧養分消化率的報道結果不一致:史清河引用國外研究結果表明,TMR飼養技術可提高奶牛日糧營養物質消化率,但Bargo等報道,TMR奶牛的DM、CP、NDF消化率均比精粗分飼組的低,其中CP和NDF消化率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P<0.05),但報道沒有做進一步的分析。張石蕊等試驗結果顯示,相同精粗比的不同飼喂方式對奶牛日糧全腸道養分表觀消化率的影響不明顯,SI組奶牛的DM、CP、Ca、OM、NDF和ADF的表觀消化率和TMR組的差異均不明顯,EE和P則分別比TMR組低16.82%(P<0.05)和10.61%(P>0.05)。Holter等的研究結果表明,以TMR飼養奶牛與精粗分飼法相比,可提高日糧各養分的利用率。在李德允TMR與精粗飼料分離飼喂方式的比較中,TMR飼喂方式飼料的干物質、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滌纖維和中性洗滌纖維的消化率都高于傳統飼喂方式,尤其是粗蛋白的消化率與傳統飼養方式相比差異極顯著。
2.4 TMR 對奶牛體細胞數的影響
馬書林等對246頭高產奶牛6個月的DHI報告進行統計,分析了TMR技術對奶牛生產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牛乳中體細胞數量逐漸減少。但也有研究,賴安強等對西南地區某奶業集團中國荷斯坦牛27528次奶牛群改良計劃(DHI)測定日記錄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飼喂TMR日糧的牛乳中SCC均值為(41.2±67.9)萬個/mL,精粗料分別飼喂的牛乳中SCC均值為(42.4±68.9)萬個/mL,二者差異不顯著,但是在TMR日糧飼喂方式下SCC低于精粗料分別飼喂方式下的SCC。
2.5 TMR 對奶牛健康的影響
TMR飼喂能夠保持奶牛的均衡營養攝入,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從而能夠減輕或者消除消化代謝疾病。郭麗君等進行了一項使用TMR飼喂前后奶牛健康變化的調查:結果發現使用TMR前成年母牛瘤胃酸中毒平均發病率為0.25%,乳熱癥發病率為0.63%;使用TMR飼養以后瘤胃酸中毒發病率為0.02%,乳熱癥發病率為0.1%,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使用TMR飼喂前后成年母牛的前胃弛緩的發病率分別為1.68%和0.43%,真胃移位發病率分別為0.21%和0.02%,且各組間差異也都顯著(P<0.05);TMR飼養方式能夠降低瘤胃鼓氣、胎衣滯留和子宮炎等疾病發病率,但是差異不顯著。這說明了使用TMR能夠使成年母牛的瘤胃酸中毒、乳熱癥等營養代謝疾病的發病率明顯降低,使前胃弛緩、真胃移位等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也顯著降低。

本文地址:http://www.qingqingav.com/industry/html/14674.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5A農業人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