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為找工作整容、遭遇“潛規則”考題、單位招聘規定男性優先考慮……又到了畢業季節,與男生相比,女大學生的求職路顯得更有一番艱辛。近日,記者采訪調查發現,對于女大學生來說,就業路依然坎坷,初入社會的她們,甚至比男生承受的壓力更大。面對種種問題,專家建議:在呼吁社會避免對女性歧視的同時,女性求職時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關鍵還要看實力。
【歧視】性別、結婚、生子、相貌等成“絆腳石”
小林的專業是市場營銷,臨近畢業,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最讓她受傷的,還是用人單位“男女有別”的待遇。“同樣是招聘銷售人員,為什么男生就比女生搶手呢?有很多工作女生也能勝任。即使男生不愿意去,他們也不愿意放寬條件給女生機會。”許多招聘單位甚至明確提出“僅限男生”。
記者采訪發現,像小林一樣遭遇就業性別歧視的女性還有很多。她們在各方面并不輸給男性,但卻苦于沒有機會讓她們證明自己。即使是有些單位表示“男女不限”,但類似的性別歧視還在影響著女性就業。
河南大學的女生羅瓊應聘了幾家公司,她告訴記者,一些企業的合同上明確寫著,“來公司5年內不得生育”、“生育即解除合同”等不合法條約。更讓她憤憤不平的是,本來準備簽約的一家知名企業,以男女比例不均衡為由,把她“退”了回來。更有一些企業,為了避免產假等問題,干脆明確表示,聘用已經結婚生子的女性。
今年上半年,鄭大的白冰便開始了“北漂”生活。如今,外形靚麗的她已經被一家品牌咨詢公司錄用。
說起找工作的經歷,白冰坦言并不輕松,在網上投了上百份簡歷后,她選擇了目前所在的品牌公關咨詢公司。
“這個公司名稱有‘公關’兩字,很多人從這判斷這個行業的性質。但實際上,我在那里不過是做活動策劃和推廣宣傳。”白冰說,選擇公關行業有一點是因為它不太歧視女性,但對員工的相貌、身高等有一定要求。
【析因】自身競爭力不強
日前,在省人才市場舉行的一場女性專場招聘會上,記者發現,文秘、出納等文職類崗位仍是女性求職者首選的熱門崗位,一些技術類及管理類崗位急缺人手卻乏人問津。
一家廚具公司,招聘店長、行政文員等職位,“行政文員已有20多人來應聘,而店長無一人詢問。店長雖然不唯學歷,只看能力,但還是沒有女性敢于嘗試,她們更看重穩定的文員職位,不用操太多心。”該公司招聘負責人許先生說。
河南一家汽車零部件公司招聘網管,該公司的負責人劉先生談到,過去招聘過幾名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不行,遇到問題無法解決,“公司的網管不限男女,只要有能力就行,至今還沒有一名女性前來應聘。”
即使是有女性前來應聘中高層管理崗位,但不少企業的負責人也感覺符合條件的太少。
【經驗】工作了“別太把自己當女人!”
鄭州大學的2011屆畢業生小張如愿進入鄭州一家媒體,成為正式網絡編輯。本以為這樣的工作風吹不著,雨淋不著,輕松有趣,但沒想到,接下來的工作與當初的想法完全是南轅北轍,工作非常緊張,小張每天6點就要起床,以便7點之前準時趕到單位。
“辛苦也就罷了,上司根本不體諒你。這兒可沒有‘護花使者’,一個蘿卜一個坑,單位的一位大姐勸我,要想把工作做好,別太把自己當女人。”小張說。
【建議】提高自身實力 破解就業難題
對于女性在求職中遇到的種種問題,省人才市場市場部部長韓語思分析,與過去相比,性別歧視雖然依然存在,但已經不太突出。如果有一些單位明確表示僅限男性,也可能是由于行業、工種的限制,像一些野外作業的地礦行業,經常需要出差的崗位等。而像銀行、護理、幼教、文秘等行業,則更青睞女生。還有的單位因為本身女性比例高,想調整員工結構,在招聘中傾向男生。
“性別歧視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女大學生的就業,但女大學生也有自身的一些原因。”她認為,女生更傾向于穩定的崗位,自身突破能力較弱,而男生更愿意跑動,身體素質比女生強,能單獨出差,有合適的機會也愿意下基層,但女生更希望留在城市,有一份安穩的工作,就業期望值高,感覺自己就業更困難。
女生有自身的優勢,如語言溝通能力強、感知能力強,想象力豐富等,找工作時可將這些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廣泛了解就業信息,提高求職技能。但一些女生自身的競爭能力差,實力不強,遇到技術性或管理性崗位無法勝任,或者不敢嘗試,僅局限于文秘、會計等崗位,競爭激烈就業當然難。
“可以從自身尋找突破口,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和技能,用人單位當然會對你刮目相看,肯定能找到比男性好得多的工作。”韓語思提醒,女大學生找工作時,應到正規的人才市場應聘,謹防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