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版”與“國家版”的職稱評定銜接難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在原來的企業評了工程師,但到了現在這家卻不認,一切還得從頭開始!”陳明春大學畢業7年了,原來一直在福建省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家公司從事機械類工作,最近他跳槽到了另一家公司,卻因為職稱問題而郁悶。原來他參加的是企業內部的職稱評定,其他企業并不承認。
據了解,近年來隨著沿海“用工荒”不斷蔓延,技術人才越來越吃香,一些企業為防止人才跳槽,并不鼓勵員工參加社會職稱評定,代之以企業內部職稱評定。不看學歷,注重實際操作能力,這對一些技術過硬但學歷低的員工是一個不小的激勵。然而,由于評定標準不一,內部職稱很難被其他企業和相關部門承認,對人才的合理流動帶來了不利影響。
提高待遇的通道
“公司人力資源部門說,在社會上評的職稱公司不承認。”陳明春現在所在的公司這樣通知他。
據了解,目前許多企業在開展內部職稱評定。今年上半年,恒安集團為58位員工頒發了內部工程師、技師職稱證書,這是恒安內部技術職稱評定制度化以后評出來的首批工程師、技師。除了榮譽,獲評者將獲得相應的薪酬補貼:獲評技師的每月補貼200元-400元,工程師每月補貼500元-800元,住房、差旅等福利享受經理級待遇;而高工每月補貼1200元-2000元,住房、差旅等福利享受總經理級待遇。“通過開通技術通道,為技術人員提供了發展空間,給了他們實實在在的待遇。”該公司有關人士表示。
“不唯學歷,不要求論文,只要技術扎實,就有可能評上,這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恒安集團的一位員工告訴記者,這種評定方式,激勵了員工,讓他們更有了歸宿感。
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家電機行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每年都拿出數十萬元,專門鼓勵職工評內部職稱,評上職稱的不僅張榜公布,而且企業老總親自給他們頒發證書。除了這些“面子”上的事,公司還對獲得職稱的員工給予相應的補貼。
記者了解到,目前許多企業都像恒安集團那樣開展企業內部職稱評定,一些企業專門設立了評定委員會,每一兩個月就組織一次考試,并請了專業的考評人員,確保公平、公正。而記者發現,所有企業開展的內部職稱評定基本都與工資、獎金掛鉤,而且不設名額限制,所有員工機會均等,符合條件者都可以評定職稱,業務水平突出,績效優異的還可以破格評聘。
本文地址:http://www.qingqingav.com/news/n04/201202/6445.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5A農業人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