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利、劉志華 通訊員 張麗春
記者了解到,從昨天開始,廣州市正在搶工期的數千個建筑工地上,將會先后出現一道特別引人矚目的風景———建筑企業必須寫出“不欠薪保證書”,向工地上干活的所有工人“公示”:保證今年春節前,不欠工人工資。
如果企業欠薪,將承擔所有一切法律責任。按要求,保證書必須張貼在工地的出入口和工人密集地方,直到明年2月9日才能撤下來。
原來,工地高懸“保證書”這一景只是廣州市今年底“清欠”行動的一部分。為進一步落實國家今年年底到明年春節前“清欠農民工工資”的精神,廣州市勞動保障局、市建委、市監察局、市總工會在本月3~22日聯合組織對廣州市建設領域用人單位開展查處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監督專項檢查活動。
檢查覆蓋4000多個工地
記者獲悉,廣州市此次清欠活動分為兩個階段:一是11月22日至12月2日,這一階段為企業自查階段;從12月3日至12月22日,為檢查第二階段。這一階段,廣州市勞保局、市建委、市監察局和市工會4部門將聯合對4000多個建筑工地進行突擊檢查。
此次查欠薪風暴,首選建筑企業開刀,市勞保局副局長吳暉解釋了原因,“從比例上看,欠薪的建筑企業將近占欠薪企業一半。”他說:“這是由于在3大傳統欠薪領域———建筑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飲食行業中,今年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和飲食行業的欠薪數量同比去年都有下降,而建筑領域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同比略有上升。所以,此次的檢查重點放在建筑領域。”
個別企業現場被查出欠薪
廣州市此次清查欠薪的力度不止于此,監察部門此次更是直接參與,和勞動、建委和工會組成執法隊伍,從昨天開始,直接到全市各建筑工地查欠薪。
此次抽查的建筑企業中,就有企業曾有欠薪歷史,且近段時間投訴較多。在昨天檢查的近10家建筑企業中,仍有個別建筑企業,現場被查出拖欠工資。
據了解,今年1~11月,全市勞動監察機構檢查各類企業56562戶,為11.9萬名勞動者追還工資等待遇5612.5萬元。
業主承包商一提“清欠”就踢球
昨天上午,檢查組一行到廣州各區工地巡查發現,雖然有關部門三令五申不準拖欠建筑工人工資,但欠薪情況仍舊存在。其中業主、工頭、承包商為“清欠”所需款項互相踢球、企業內部管理混亂等情況突出。
來到洪德路某樓盤工地,發現該工地已拖欠了80多名農民工工資,有農民工表示,其被拖欠的時間已長達8個月。
工人每月只得100元生活費
開平某建筑公司負責人說,這個樓盤是由開平一建筑公司承包,老板姓謝。老板承認,目前確實還拖欠部分工人工資,其中尚欠外墻施工150多名工人30余萬元。“主要原因是與業主在工程款方面有爭議,工程款沒有到位,沒錢發工資。”而業主方代表也表示有苦水,稱他們完全是按合同辦事,已經按期支付了合同規定的款項,“由于承包商管理混亂,無法按時完成工程,并且曾與工人多次發生糾紛,為顧全大局,業主已經被迫墊付了部分欠薪。”
一名姓陳的民工對記者說,他從5月份起就在這個工地干雜工,一直未領到工資,每月只能領到50元或100元生活費,目前被拖欠的工資已經有四五千元。現場另外一個小包工頭說,他現在也還有幾萬元工錢拿不到手,只能天天來這里要錢。
一人代簽整本工資名冊
在檢查越華路一建筑工地時,檢查組發現,雖然該工地出示了工人工資花名冊,但是仔細一看,卻發現眾多工人工資欄簽名,竟是同一個人的筆跡。再查,發現簽名處的紅色指模,印油竟還未干,致使多張工資花名冊粘貼在一起。
吳暉當場考了公司人事部負責人一個常識問題,目前廣州市最低勞動工資是多少,人事部負責人竟然答不出來。檢查人員稍后與工地上的工人們進行了座談,發現雖然該工地不欠薪,但是卻存在一些工人進公司半年多了竟仍未簽勞動合同的事實。
反復欠薪企業將被重罰
有關執法人員透露,本次抽查的建筑企業,很多是有過欠薪歷史的。對惡意欠薪的企業,本次執法將給予嚴懲。
吳暉指出,執罰依據是最近出臺的《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對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報酬的,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企業,要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最高賠償額是工資的兩倍;如果企業瞞報工資總額或者職工人數的,還將處以瞞報工資數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經驗
提留部分工程款作應急基金
目前,欠薪已成大部分建筑企業的行業頑疾,那么,建筑企業本身有妙法去此頑疾?記者昨天隨檢查組發現,廣州一些建筑企業都已經在嘗試采取新措施預防欠薪。
建防欠基金保每月準時出糧
位于西門口地鐵上蓋的工地,屬廣州市建筑企業集團屬下第四建筑公司。昨天上午,檢查組來到工地現場檢查。來自江西贛州的農民工黃余燕告訴記者,他在四建干了5年。在這里時間最長的鄺先福,已經干了7年。“干了這么長時間,公司從來沒有拖欠過工資。”他說,四建給出的工資不是很高,但不欠薪讓工人不會輕易離開四建。
廣州建筑企業集團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集團直屬的包括四建在內的建筑企業就超過40家,如果加上掛靠等形式在內的建筑企業,已經超過200家,目前在集團直屬建筑企業工作的外來工人數,已經超過5000人,每年就此發放的工資,就在1億元左右。
工資數額巨大,卻從不欠薪,秘密何在?原來,廣州建筑企業集團已經在下屬各建筑單位全部建立了防欠薪應急預案基金:凡是與該集團建筑企業簽訂工程承包或分包合同,每次收到工程款后,都必須按工程款2%~8%預留作人工費應急基金。“在工程質量保值期滿,沒發生拖欠工資時,這筆錢才退還給項目承(分)包者。”
加強對掛靠單位管理是關鍵
廣州市勞動監察支隊廖翔達指點說,市內部分建筑工程企業掛靠了許多外地建筑工程隊,這些掛靠單位只交管理費和一些其它費用,主管單位沒有強硬的行政和經濟手段進行制約,對掛靠單位內部違法違規現象無法掌握,更別談糾正,因此加強管理非常重要。
難題
工程“包上包”成“清欠”絆腳石
本市清欠仍然難度不小,吳暉指出,目前四大難題困擾執法行動:
一是“包上包”情況突出。不少建筑企業掛靠單位多,一旦發生欠薪根本理不清頭緒。二是老板逃匿情況仍有發生。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一些用人單位因經濟效益不好或資金不到位,一到年底就發生老板逃匿的事件。三是“三無”企業違規操作糾紛多。廣州城鄉結合部較多,這些地區有大量的“三無”企業,它們隨意生產,隨意雇人,發生勞資糾紛后,雙方都牽扯不清。四是外來務工人員不善保護自己。發生欠薪事件后一味容忍,或抱著“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的思想,暴力對待欠薪事件。
吳暉表示,解決欠薪問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向勞動保障部門和建委投訴。
市勞保局勞動監察大隊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市各個區都設了投訴熱線電話(附表如下)。只要發現單位或個人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發工資,廣大群眾即可進行舉報。
他表示,一般工資遲發不能超過一個周(5天),最多也不能超過15天,否則,將以企業拖欠工資論處,不但要分文不少地補發工資,遲發一天還要多加1%的補償金。工人要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權益。
舉報人舉報時要提供如下信息:1.被投訴的單位名稱、詳細地址;2.舉報投訴人姓名、聯系電話;3.被拖欠工資的員工人數;4.被拖欠工資的月數、金額、被扣押金金額等。
附:為方便工人投訴,勞動保障局昨天公布了各區投訴電話。廣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86012333東山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37631323越秀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83552685荔灣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81378296海珠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84480422天河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87568311芳村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81510071白云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26092304黃埔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82270242開發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82212111從化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87960843增城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82749941番禺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84645660花都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86969883廣州市建設委員會建管處:83126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