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財政部稅政司司長史耀斌估算,如果把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金和其他允許在納稅前扣除的項目綜合計算,實際上,個人總的免稅額會大大超過每月1600元的水平。按上述“四金”提取比例占工資總額的20%測算(個人繳納養老保險金占工資總額的8%,醫療保險金占2%,失業保險金占1%,住房公積金占5%~12%),允許扣除額度一般在每月200元~500元之間。也就是說,個稅起征點如果上調到1600元,那么每月大約可以有最高2100元的免稅額。
國債免征個稅
根據規定,個人投資國債和特種金融債所得利息免征個人所得稅。國債素有“金邊債券”之稱,是各種理財渠道中最安全、穩妥的投資種類。今年下半年發行的幾期憑證式國債票面利率和同期銀行儲蓄一樣,綜合考慮不需納稅因素,國債還是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以分別購買1萬元的3年期、5年期國債為例,到期后市民可分別獲得972元、1800元利息,比同期定期存款多得194.4元、360元利息。
基金收益為稅后
由于基金獲得的股息、紅利及企業債的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向基金派發時代扣代繳20%的個人所得稅,因此,基金向個人投資者分配時不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以貨幣基金為例,目前貨幣基金的年收益降到了2%以下,但考慮不納稅因素,仍然比一年期的稅后儲蓄收益要高一點。
人民幣理財暫無稅收
目前銀行發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數量不多,收益率略低于貨幣市場基金。由于國家還沒有出臺代扣個人所得稅的政策,這類理財產品暫時也可以避稅。
保險賠償免稅
參加保險所獲得的各類賠償是免稅的。同時,為了配合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國家對封閉式運作的個人儲蓄型教育保險金、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金、個人儲蓄型失業保險金、個人儲蓄型醫療保險金等利息所得免征所得稅。另外,近年來各家保險公司不斷推出的分紅類保險目前也暫不納稅。
教育儲蓄免征利息稅
教育儲蓄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國家規定免征利息稅,單此一項,教育儲蓄的實得利息收益就比其他同檔次儲種高20%以上。它適用于有需要接受非義務教育孩子的家庭,可以享受兩大優惠政策:一是利息所得免除個人所得稅;二是教育儲蓄作為零存整取的儲蓄,享受整存整取的優惠利率。目前,多家銀行都開辦了教育儲蓄業務,且有1年、3年、6年不同期限的儲蓄種類。
多繳住房公積金可節稅
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征收的相關規定,每月所繳納的住房公積金是從稅前扣除的,也就是說住房公積金是不用納稅的。《公積金管理辦法》表明,個人是可以繳納補充公積金的,因此市民可以通過增加自己的住房公積金來降低工資總額,從而減少應當交納的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