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生對于工作不應該抱有太大期望以及僥幸心理
2012屆的畢業生多以80后、90后為主,他們的自我期待值比較高,對所找的工作待遇、環境各方面要求較高。加上目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相對滯后,很多大學生直到快畢業時對將來要從事什么工作并沒有明確的認識,都是在一次次的招聘會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求職目標。因此,在去年12月之前,大學生們處于“惜售”期,總覺得更好的機會在后面。春節過后,進入到3月之后,隨著各個高校開始統計初次就業率,簽訂就業三方協議時,大學生們才會真正著急起來,迎來找工作的一個高潮。
2012屆學生,千萬不要抱著僥幸心理以為后面會有更好的。或者想先考研,再考公務員,再找工作,想面面俱到的結果有可能是一個也得不到。現在開始應該著手求職規劃了。
在上海交通大學的校園宣講會上,對于現場人力資源負責人拋出的“求職中你們最在乎企業哪些方面”的提問,就有學生大聲回應:工作環境,而接下來依次則是成長空間、壓力大小以及工資水準,而現場很多學生也都有所認同。 “我很看中未來職業的環境、成長空間,有了好的心情,工作才能更投入。 ”一名學生坦言,“我不想被天天逼著干活,希望企業能尊重我的個性和需求,為此,我更青睞歐洲的企業,5點不到就來排隊等候進場,希望能親眼見識一下企業高管的管理之道。 ”
對于“90后”的擇業變化,有業內人士表示擔憂,在他們看來,“90后”的需求與大多數國內企業能夠提供的條件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他們覺得畢業生就業踏踏實實做事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