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2007年9月,黟縣蠶種場擔任檢驗部主任,原種部主任,獨立負責全場蠶種檢疫工作,獨立負責全場三級原種的計劃、繁育、檢驗等所有相關工作。 擔任檢驗部主任期間,多年來一直困擾我場的重大問題,就是平均送樣通過率不到90%。經過認真分析和總結,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解決辦法,并率先實現全年送樣通過率達到100%. 在安徽乃至華東的其他省份,種繭收繭后,都要做微粒子病的預知檢查,可都沒有什么好方法,檢出率都不高。經過多次的試驗和總結,本人發現死蛹檢查與母蛾檢驗有很好的相關性,并且操作簡單,是最早穩定檢出微粒子病的材料和辦法,很好地解決了以往預知檢查遇到的問題,文章發表在《蠶桑通報》2006年第一期。 2006年率先實現原種規模化生產,并且各項質量指標達到并超過全國中等以上水平。在此期間,完整地解決了以往全齡桑葉浸漬消毒效果并不理想的問題,制定了相應的操作規程,使我場原種生產微粒子病檢查合格率達100%,文章發表在《中國蠶業》2007年第一期。; 2007年9月-2011年9月,廣西華虹蠶種有限公司擔任副經理,總經理.副總經理,分管公司的生產工作,總經理,全面負責蠶種公司的各項工作。 近幾年,有一個一直困擾廣西、廣東蠶桑界的疑問,就是廣西的家蠶微粒子的檢疫標準與農業部頒發的平附種檢疫標準之間的差異問題,很多專家有著各種不同的解釋,但沒有一個具有邏輯性的。經過認真的分析和測算,運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相關知識,本人給出了比較系統和科學的解釋與說明,文章發表在《中國蠶業》2011年第3期。 2008年~2010年期間,廣西各個重點蠶區發生了非常嚴重的僵病,有的地方損失非常嚴重,當年廣西農業廳就把農業部和中國農科院的專家請過來指導防治工作,可效果并不理想.本人在管理原蠶飼養的過程中也遇到同樣的問題。本人分析該病的發生發展規律,經過多次反復的試驗,通過操作上物理過程的轉換,很好地解決了該病防治過程中的瓶頸,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并且操作方便,申報了實用新型專利《分生孢子氣體消毒裝置》,專利號ZL201120127081.3.; 2011年9月-至今,黟縣蠶種場擔任改制工作組成員,協助農業委做好蠶種場的改制工作。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黃山綜合試驗站成員,負責區域內桑樹病蟲害的普查與指導防治,家蠶飼養情況的調查與蠶病的綜合防治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