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國家節水工程研究中心從事各種工作,主要是節水灌溉設計規劃,施工,器材的研發以及滴灌條件下作物的栽培研究等工作。我將我們部門情況介紹一下: 國家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疆)于2002年12月16日由國家科技部批準,依托于新疆天業(集團)公司、新疆農墾科學院和石河子大學。中心現有員工88名,其中博士3人,碩士24人,本科學歷人員56人,專科5人,中心下設節水灌溉工程研發部、節水器材裝備研發部、國際合作研發部、產業化示范部和綜合辦公室。擁有模具加工和檢測中心、試驗工廠、試驗示范基地等,對外合辦公司4個,構成了研究、開發、小試、中試、試驗、示范、推廣、生產、營銷、培訓等各類完整的組織機構。 2003年中心正在實施或完成的設備產品開發及科研項目共有27項,其中國家級項目6項,省部級項目7項,自主開發的產品及項目15項,取得科技成果1項,通過驗收3項。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西部干旱地區節水技術示范”和“加工番茄滴灌機械采收模式研究”2項,國家863計劃“大田微灌系統關鍵設備及產品研制與產業化開發”和“節水灌溉設備快速開發平臺技術與設計軟件研制”共2項,國家科技創新項目 “膜下滴灌管網新系統開發與應用”1項,國家星火科技培訓項目“節水灌溉技術培訓”1項,申報的“大流量壓力補償式滴灌管”7月份被批準為自治區高新技術產品。獲獎成果2項,發表各類科技論文8篇,出版科技著作2部,今年共申請專利14項,其中實用新型專利12項、發明型專利2型、外觀型專利1項,8項專利已受理,取得授權專利1項。 中心2003年承擔政府下達的科技項目經費達187.5萬元,模具加工機械設備及相關中試產品中心共獲利263.1萬元,工程技術開發轉讓收入200.0萬元,中心實現直接經濟效益達463.1萬元,并為依托單位天業集團創造新增利潤2511萬元。 中心加強與依托單位及各地科研生產部門的合作,充分利用當地的技術力量,在新疆和內地分別建立不同類型的試驗示范基地10個,內地推廣范圍已從南至海南島,北至黑龍江,東至山東,西至寧夏,滴灌技術已輻射至內地14個省市,并推向周邊中亞地區,現又與一些發展中國家商談推廣交流與合作事宜。目前已開展滴灌研究的作物為棉花、加工番茄、玉米、辣椒、哈密瓜、葡萄、苜蓿、甘蔗、煙草、臍橙、枸杞、大豆、馬鈴薯等近30多種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