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林大學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的多科性大學,由原福建農業大學和福建林學院合并組建而成,前身分別為創建于1936年的福建協和大學農學院和創建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農學院。校本部位于福州市西郊,并設有南平校區,校園占地面積190 多公頃,建筑面積38萬多平方米。
學校現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1個國家理科基地、 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 8個博士點、 32個碩士點、 1個農業推廣(種植類)專業碩士學位點、 2 個農業部重點學科。 8個省211工程重點學科。 有18個學院、 38個本科專業、 29個專科專業、 40個成人學歷教育專業,各類在校生 17000多人。教職工 2200多人,在 900多名專任教學科研人員中,有教授(研究員) 125人,副教授(副研究員) 360人,其中有 1位中科院院士, 3 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39位在崗博士生導師, 9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2位省表彰的優秀專家, 4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 102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學校設有 42個研究機構,全國甘蔗引種檢疫站、農業部甘蔗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農業部甘蔗遺傳育種重點開放實驗室、福建省昆蟲生態學重點公共實驗室、福建省植物病毒學重點公共實驗室、福建省農業科技培訓推廣中心、福建杉木研究中心和福建竹類研究中心設在我校。每年承擔國家和省的科研課題 200多項,1978年以來取得近 600項研究成果,其中 300多項獲國家和部省級的科技成果獎。這些成果大多已轉化為生產力,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學校創辦的科技開發總公司,具有外貿進出口權,是省政府授予的福建省首批 25家高新技術企業之一。
學校先后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比利時、泰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教學、科研單位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還與美國加州大學、耶魯大學、俄勒岡州大學、英國北威爾士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新西蘭坎特伯里大學、澳大利亞莫納西大學、加拿大新不倫瑞克大學、圣瑪麗大學、新斯科舍農學院、泰國甲色沙特大學、馬來西亞農業大學以及我國臺灣大學等結成為友好學校。學校的學報向國內外公開發行,還編輯出版了《甘蔗》、《武夷科學》、《華東昆蟲學報》、《林業經濟問題》、《林業高教理論與實踐》等刊物。
為適應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學校建立了計算機網絡中心、測試中心、電教中心、生物技術實驗中心和 80多個專業實驗室,并在全省不同區域設立了 20多個合作共建基地和4個科技綜合示范區,在校內外建立了一批教學科研實驗廠場,其中教學林場近 4700公頃。校圖書館是中國學術期刊首批文獻檢索咨詢站和農業部首批查新單位,擁有藏書 110萬冊,中外文期刊 5600多種。
新組建的福建農林大學以現代農業為主導,已成為學科門類比較齊全、辦學實力較為雄厚、具有相當規模和較高學術水平的以農、林為特色,農、林、理、工、經、管、文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學。當前,全校師生員工正以嶄新的姿態,向著十五計劃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