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是2007年由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和原海南大學合并組建而成的省屬綜合性重點大學,是海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財政部共建高校和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原名“華南熱帶作物學院”)創建于1958年,是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而成立的以橡膠和熱帶農業為主攻方向、特色鮮明的農業部屬高校。原海南大學創建于1983年,是海南省學科專業體系較為齊全的省屬綜合性重點大學。 學校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立足海南、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的發展戰略,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開放活校、依法治校、和諧辦校的辦學理念,牢牢抓住“211工程”建設和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兩大發展機遇,充分利用熱區和海南的區位優勢及資源條件,突出“熱帶、海洋、特區、旅游”四大特色,著力打造服務于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政府智庫、業界智囊、學術高地和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現有海甸、城西和儋州三個校區,海甸校區為主校區,校園總占地面積503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83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330余萬冊,建有體育館、田徑場、游泳池、籃球場、排球場和網球場等完備的場館服務設施。現有在校生37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學生31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20余人,碩士研究生2400余人,本科生28400余人),成人學歷教育學生4550余人(本科生2840余人,專科生1700余人),在職研究生1380余人,外國留學生150余人。 學校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現有在編教職工243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570余人,高級職稱人員780余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10余人。中國十大杰出青年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人,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1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3人,國務院特貼專家26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2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1個,省優專家34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層次51人。 學校學科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農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9大門類。設有熱帶農業與生命科學學部、理工學部、人文學部和社會科學學部等4個學部、20個學院和1個公共教學部。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6個、農業部重點學科2個、海南省重點學科1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海南省重點實驗室6個、海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設有博士后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5個,涵蓋3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一級學科碩士點24個,涵蓋13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本科專業74個。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教學團隊10個、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特色專業20個、國家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46門。 學校始終將人才培養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緊密結合海南實際和學校特點,不斷整合學科優勢,加強學科建設,全面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力度。通過開設“文理科實驗班”、推行冬季小學期,實施“教學質量工程”、創設大學生創新院、面向國內外知名高校開展“1+2+1”、“2+2”、“2+1+1”“3+1+1”、“2+2+1”等聯合培養計劃、改革人才培養方案等一系列措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近年在校學生獲得了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和優秀組織獎、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等500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 學校不斷整合優化科研平臺建設,凝聚科研創新團隊和加大科研投入,著力提升科研實力與創新能力,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并設立各類專業專項科研基金,推動全方位、有特色地開展基礎和應用研究,在科技扶貧、科技救災、科技下鄉等各項工作中均獲得了較大成績。同時,學校緊密圍繞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旅游島建設,先后與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合作成立海南低碳經濟技術與產業政策研究院和海南國際旅游島發展研究院,扎實推動和落實各項研究工作,努力打造政府智庫、業界智囊、學術高地和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以更加開放的眼光,全方位構建對外交流與國際合作新格局。先后與境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創新國際教育合作模式,每年選派上百名優秀本科生、研究生前往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新加坡、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及臺灣地區的高校學習深造。作為國務院僑辦批準設立的首批全國22家華文教育基地之一,先后培養留學生近3000余名;面向國內在加深與天津大學對口支援合作基礎上,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武漢大學、南昌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合作;與海口市、省科技廳、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建立了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工作,近年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畢業生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和各行各業用人單位的普遍青睞。優秀畢業生遍及海內外,他們當中有杰出科學家、政府高級官員、大學校長、著名學者、企業家等,在不同領域和崗位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原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呂飛杰,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陳章良,南京農業大學校長鄭小波,美籍國際著名科學家林辰濤,聯合國糧農組織經濟顧問、國際著名經濟學家姚樹潔,知名經濟學家何帆等均是我校畢業生。 建校50多年來,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凝聚了社會各界及海內外鄉親的深情厚誼。周恩來、朱德、董必武、葉劍英、鄧小平、胡耀邦、王震等老一輩革命家,江澤民、胡錦濤、李鵬、朱镕基、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李嵐清、尉健行、劉延東等四十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都親臨學校視察,給予親切關懷。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為學校親筆題寫校名。廣大海內外鄉親、瓊籍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和社會各界人士大力支持學校建設和發展,捐資興建學校辦公樓、教學樓、圖書館、學術中心、體育場(館)、校門、學生活動中心等重要項目,捐贈了大量的圖書資料和儀器設備,設立了多項科研教學基金、學生獎(助)學金和重點學科建設基金。 新海南大學成立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原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海南省委書記、省長羅保銘,原教育部部長周濟、農業部部長孫政才等先后到校指導工作,對學校建設和發展給予大力支持。海南省政府專項成立海南省“211工程”大學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全力支持和推動學校建設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學。 2010年以來,學校各項事業發展均取得較大進步,順利通過國家“211工程”建設中期檢查;首次獲準承擔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重點項目1項,承擔教學質量工程省級項目16項、國家級項目3項,使得我校已獲批教學質量工程國家級項目15項;新增法學、生物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生態學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新增應用經濟學等2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新增工程碩士、國際商務碩士、翻譯碩士專業學位點,獲批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作物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學科順利通過教育部評估;“海南省熱帶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獲科技部批準建設;順利取得作物學和植物學兩個專業高級職稱的評審權;成功引進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1人;實現了全國31個省(區、直轄市)在一本批次錄取招生,生源質量大幅提升。 今天的海南大學已進入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伴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和學校“211工程”建設的步伐,學校將建成適應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旅游島建設需要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重要基地,成為解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智囊庫和研發中心,成為引領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綜合實力進入國內同類院校先進行列、在東南亞有較大影響的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教學研究型大學和全國名牌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