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內蒙古農業大學成立于1952年,是內蒙古自治區創辦最早的本科高等學校。其前身為內蒙古畜牧獸醫學院,當時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同志簽署任命了第一任院長。1958年更名為內蒙古農牧學院,同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內蒙古林學院。1999年經自治區政府決定,教育部批準,內蒙古農牧學院和內蒙古林學院合并組建內蒙古農業大學。現在學校是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支持建設的院校,也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院校之一,是國家草業學會會長單位。學校下設的職業技術學院是全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示范院校建設單位。
經過50年的發展建設,特別是1999年以后,學校的辦學實力和規模進一步提高,F在具有農、工、理、經、管、文、教、法等8個學科門類,29個二級學科。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具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平逃⒊扇私逃⒏叩嚷殬I教育的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體系。建校50年來,共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6萬余名。
學,F有動物科學與醫學學院、農學院、生態環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林學院、水利與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林業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生物工程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外國語言學院、理學院、研究生院(籌)、繼續教育學院、中央農業干部教育培訓中心內蒙古農業大學分院、國際教育學院以及職業技術學院共19個學院, 1個體育教學部,1個高等教育研究所,F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8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1個農業部重點學科,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有7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55個本科專業。其中蒙漢雙語授課專業12個。在校生2.36萬余人。其中,全日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1495人。
學校擁有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學,F有專任教師1210人。其中,教授153名、副教授379名。有博士生導師57名、碩士生導師265名;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專家71人;國家和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3人;有5人入選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有37人入選自治區“321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層次,21人為自治區高等教育人才培養“111工程”第一、第二層次人選。
學校共有42個實驗室,其中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有國家野外生態實驗站1個,省部級工程中心3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47億元。學?偯娣e911.78公頃,校舍建筑面積83.10萬平方米。標準田徑場(館)4個。圖書館建筑面積2.94萬平方米,藏書118.2萬冊。
學校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近5年來,共承擔國家、自治區級科研項目489項,項目經費1.15億元,有68項研究成果分獲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在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0項,總經費1935.5萬元。
學校加強對外交流,與美國、日本、俄羅斯、英國、加拿大、蒙古國等十幾個國家的20余所大學、科研機構和民間組織建立了校際合作交流關系。
學校新時期辦學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以改革為動力,以發展為主題,以本科教育為基礎,以教學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遵循教育規律,正確處理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關系,促進學?沙掷m發展;貫徹“西部大開發”和“科教興國”戰略,發揮學校優勢,服務“三農”,為自治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學校目標定位:使學校成為自治區農牧林業高級科技人才培養基地、農牧林業科技創新基地和農牧林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把學校建設成為位居自治區一流水平和全國同類院校先進行列的農業大學。
學校類型定位:以教學為主,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向教學研究型大學發展。
學校層次定位: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適度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培養基礎厚、口徑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以應用型為主的高級科技與管理人才。
學校學科定位:以農為主,農、工、理、經、管、文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形成適應自治區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需求的具有地區特點、民族特色、學科優勢的學科專業群。
學校服務面向定位:立足內蒙古,服務“三農”,為自治區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服務。
學校辦學特色: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內蒙古的地緣優勢、資源優勢、特殊的畜牧業經濟優勢為依托,形成了適應民族地區特點、突出以草原畜牧業為重點的辦學特色。
現在,學校正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科學制定“十一五”發展規劃,努力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培養基礎厚、口徑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以應用型為主的高級科技管理人才,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向教學科研型大學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