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浙江海洋學院位于風景秀麗的“千島新城”舟山市區,毗鄰國際大都市上海市、國際港口城市寧波市和“海天佛國”普陀山,是一所以海洋為特色,以海洋科學、水產、海洋工程為重點,理學、農學、工學、文學、管理學、醫學和教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本科院校,1998年由原浙江水產學院和舟山師范專科學校合并組建,實行浙江省和舟山市共建共管,以省為主的辦學管理體制。它的組建成立,是國家和省、市實施“科技興海”戰略,推動海洋教育和海洋經濟發展的需要。
浙江水產學院創建于1958年,始名舟山水產學院,1975年改為浙江水產學院,是一所省屬本科院校。舟山師范專科學校創辦于1978年,前身為浙江師范學院舟山分校,1983年改名為舟山師范?茖W校,為舟山市屬學校。1996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決定,浙江水產學院寧波分院并入寧波大學,浙水院本部及學院牌子留在舟山,與舟山師范?茖W校實行聯合辦學。1998年3月6日,原國家教委批準“浙江水產學院、舟山師范專科學校合并成立浙江海洋學院”,同年9月20日,浙江海洋學院正式掛牌成立。2000年7月,創建于1958年的原浙江省舟山衛生學校并入浙江海洋學院。同年9月,創立于1984年的原浙江水產學校并入浙江海洋學院。2001年6月,成立于1953年的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成建制進入浙江海洋學院。2002年7月,分別創辦于1965年和1987年的原舟山商業學校和原中國石化銷售公司舟山石油化工學校(含舟山職工中專)并入浙江海洋學院。
學校現占地面積100公頃,校舍建筑面積24萬多平方米;教職工1000余名,其中專任教師500多名,中科院院士1名,高級職稱人員200多名;全日制在校生9000多名;藏書80萬余冊,儀器設備總值3000多萬元。
學,F設有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漁業學院、工程學院、管理學院、信息學院、人文學院、外語學院(籌)、醫學院、石化學院、成人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東?茖W技術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杭州分院和海洋與漁業研究所等13個學院、4個直屬部(中心、所);設有海洋科學、海洋技術、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水產養殖、船舶與海洋工程、旅游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漢語言文學、英語等22個本科專業,以及應用電子技術、市場營銷、計算機應用與維護、旅游管理與服務、文秘、護理等地方經濟建設急需的專科(高職)專業;建有海洋科學研究所、海洋文化研究所、海洋經濟研究所、漁業科學研究所、教育科學研究所、網箱養殖工程研究中心、船舶與機電工程設計研究所以及農業部漁業環境及水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舟山深水網箱養殖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海水增養殖重點中試基地、省遠洋漁業培訓中心、中國石化銷售公司舟山職工培訓中心、海洋管理培訓中心等科研組織和培訓機構。學校學報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學校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堅持教學工作中心地位不動搖,先后通過了省高校文明校園評估和本科教學工作隨機性水平評估。學校注重深化教學改革,實行考教分離和主輔修、“專升本”等制度,善于營造激勵優秀學生脫穎而出的良好氛圍。學校注重教學基本建設,強化實踐環節,加強課程建設、專業建設和實驗室建設,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還注重素質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知識、能力、素質、個性協調發展的應用性人才。
學校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開放式辦學路子,積極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學校依靠廣大科技人員,組織參與社會科技服務,積極推進科研成果轉化,特別在海水增養殖、海洋漁業資源調查和監測、漁業環境監測以及海水養殖苗種培育、漁船設計和測繪、水產工程設計等開發環節和研究領域方面,先后獲國家、省、部、局等頒發的科技成果獎100多項,其中“深海抗風浪網箱研制”項目已列入國家“十五”“863”計劃,與之相應的高效養殖正在蓬勃興起,并已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學校積極擴大對外交往,開展國際合作,先后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舟山市岱山縣人民政府等國內高校、科研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實行了多形式的聯合辦學,與日本東京水產大學、新西蘭達尼丁教育學院、挪威農業大學等國家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校際交流和合作關系。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開發海洋,教育先行。學校正緊緊抓住高等教育發展機遇,以“海納百川,自強不息”校訓精神為支撐,以提高質量、加快發展為主線,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開展研究生教育,立足舟山、服務浙江、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努力培養海洋人才,積極探索海洋科學,不斷發展海洋產業,把學校建成一所具有明顯海洋特色的,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在全省乃至全國特色一流的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