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二個階段是其在畜牧生產上的應用 作為一種理想的飼料添加劑,它具有抗菌與蛋白質同化作用,被廣泛用于家畜和家禽等飼料中,通過促進胃腸系統,促進蛋白質的同化,使更多的氮貯存,增加細胞的形成、增大組織,加快長肉,生產出更多的瘦肉,進而增加瘦肉率,促進畜禽生長,提高飼料轉化率。在國外,喹乙醇最初主要用作豬、犢牛的生長促進劑。據德國等國家試驗,對仔豬促長增重平均能提高4.4%~21.8%,瘦肉率提高4.5%,飼料報酬提高6%~15%。在國內,1981年由北京營養源研究所研制成功,并且發現在消化能為13MJ/kg,粗蛋白16.09%的飼料水平下,添加喹乙醇50×10-6的飼料濃度,對斷乳仔豬連續飼喂62天,日增重前30天為29.1%,后30天為9.1%,全期平均日增重提高16.3%,飼料報酬提高9%。因此,在養豬生產中使用喹乙醇,能節省飼料,縮短生產周期,降低生產成本,減少豬的發病率,從而提高經濟效益。付友山采用含喹乙醇0.07%的飼料喂養45頭60日齡體重20kg生長豬,全期日增重顯著高于對照組。王立杰,吳年凱等報道添加喹乙醇對26頭肉牛的促生長作用也明顯,肉牛日糧中添加0.01%喹乙醇,實驗組比對照組日增重平均每頭多增重0.22kg。后來喹乙醇被推廣用于作家禽生長促進劑,《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1990年版)已有收載,主要作為畜禽的預混料使用。楊金柱等報道在肉雞飼料中添加喹乙醇可使肉雞日增重提高5%~10%,節省飼料6%左右,推薦混飼濃度為25~35毫克/千克。劉靖也報道用0.03%的喹乙醇飼喂8日齡仔雞7周,雞增重效果明顯,每只每周平均比對照組多長55g,飼料轉化率提高8.73%。劉利林,陳榮,王選東等用0.08%喹乙醇飼喂三黃雞實驗結果顯示:1~30日齡三黃雞在增重率與飼料消耗比兩項指標上和對照組無差別;30~60日齡三黃雞與對照組差別明顯,實驗組比對照組日增重平均每只多2.7g,飼料增重比要小0.05。孟憲平,楊慶彬研究了日糧中添加喹乙醇對雛雞生長性能和抗病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100kg日糧中添加8g或12g喹乙醇的試驗組比對照組的日增重高,發病率低(P<005)。按20~70日齡時,每100kg日糧中添加12g喹乙醇,71~120日齡時,每100kg日糧中添加8g較為理想。這樣全期的日增重有較大的提高,且全期的發病率也降低。另外喹乙醇還能改善粗蛋白、脂肪的消化及營養狀況。在水產養殖上,80年代后期開始將其用作魚蝦飼料添加劑,成為我國魚蝦配合飼料中較為常見的促生長劑之一。王盛倫,黃永春等用草魚、羅非魚幼魚做實驗:室外水泥池喂養20g/尾的草魚,58d內對照組增重率28.1%,用0.01%喹乙醇喂養的增重率為50.7%,飼料消化率提高10.2%;同樣條件下羅非魚幼魚38g/尾,對照組增重率為16.8%,用0.125%喹乙醇喂養的增重率為3 0 . 4 % , 飼料消化率提高13.1%。葉繼丹等研究表明,飼料中喹乙醇添加量在200~800mg/kg時,可顯著促進鯉魚的生長并提高飼料轉化率,而在3200mg/kg 時則抑制其生長,且降低飼料轉化效率。此外喹乙醇還能使魚體脂肪含量輕度上升,使灰分沉積量顯著降低。胡先勤和侯永清也研究表明,喹乙醇能有效促進鯽魚體重的增加,降低飼料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