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動物健康
3.3.1 禽類
(1) 禽類發病特點禽類中毒病例較多,多見于急性病例,也有少量慢性中毒,病程一般為3-5天,也有長達1個月的。(2) 發病癥狀病禽主要表現為突然精神沉郁不振,羽毛松亂,翅垂顫抖,少食或不食,飲水增加,縮頭蹲伏、行動遲緩、呈半癱或全癱狀態;流涎,腹瀉排黃色水樣稀糞,個別的出現神精癥狀。雞中毒時喙、冠、顏面及雞趾呈紫黑色,呼吸困難;蛋雞的產蛋率急劇下降;最高死亡率可達100%。鴨的喹乙醇中毒表現精神萎頓、廢食,嘴發青紫,排黃白色稀糞,痙攣、反弓而死。(3) 病理變化剖檢時一般能發現口腔有大量粘液;腺胃腫大柔軟,粘膜易脫落并出血;肌胃內含淡黃色內容物,角質層有出血;腸道粘膜糜爛,十二指腸粘膜出血,潰爛易剝離,腸道內充滿黃色泡沫狀液體;肺充血;肝腫大邊緣有淤血或出血點,色暗紅,質脆,切面糜爛多汁,有的肝臟有針尖大灰白色壞死灶;心外膜充血,心肌出血,心包積液;脾、腎腫大充血,腎小管發現有少量尿酸鹽沉積;膽管腫大;腦膜充血、出血;胸肌、腿肌有條狀出血。
3.3.2 家畜
(1) 發病特點家畜類對喹乙醇遠不如禽類對喹乙醇那樣敏感,但也時有發生。(2) 發病癥狀豬最先表現癥狀為糞便干燥,呈干球狀,厭食、機體脫水。接著出現異食癖,咬尾、咬耳、喝尿。爾后肌肉顫抖、后肢癱瘓、側臥。中毒嚴重的豬1-2d后發生死亡。兔的喹乙醇中毒現象是全身出汗如水洗,伴隨全身發涼,口腔、舌體粘膜紫黑色,腹部皮膚發紅,繼而體溫升高,呼吸急促,嚴重者臥地不起,抽搐,四肢呈游泳狀,最后痙攣而死亡。(3) 病理變化解剖病變癥狀:病豬胃和小腸內空虛,有時有潰瘍性病變;大腸內有千球樣糞便,糞球上有粘稠的粘液;腎上腺萎縮,實質器官充血。幼齡豬比老齡豬病變更加明顯。病兔口腔內含有大量粘液;胃底部、盲腸及小腸粘膜充血、出血;肝腫大、質脆;膽囊腫大;心外膜有針尖大出血點。
3.3.3 水產動物
(1) 發病特點及癥狀中毒魚抗應激力變差,在給予刺激后容易出現應激性出血,主要表現為全身或局部充血發紅,尤其在頰部、腹部、鰭條和基部最為明顯,嚴重的病例在眼球下沿還可見到一弧形的充血、出血帶。鰓絲呈鮮紅色或深紅色,粘液分泌增多,死亡率高。(2) 病理變化病魚剖檢后,發現心臟體積擴大,部分有出血,脾臟腫大、充血、出血,腎充血,腫大,一些病例還可見出血。肝腫大,色黃,質地變脆,手摸有油膩感,膽囊擴張,膽汁充盈,腸壁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腸腔內粘液分泌增多。腦膜毛細血管擴張充血,部分可見出血。
3.3.4 其它動物
蚯蚓急性染毒形態學變化發現,隨著藥物濃度的增加,中毒癥狀越來越明顯,主要表現為前部有不同程度的腫大、充血發紅。嚴重時有出血癥狀.高濃度時環帶部位也出現腫大。低濃度時有的蚯蚓身體卷曲,有黃色體腔液滲出.且蠕動能力減弱。濾紙染毒法主要是通過藥物對皮膚的刺激而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從蚯蚓形態的病理變化可以看出.喹乙醇主要毒害蚯蚓的前部,其次是中部,后部的中毒癥狀不明顯。仔鹿中毒時表現為精神高度沉郁,反應遲鈍,低頭站立或臥地不起,被毛粗亂,無光,食欲減退或廢絕,體溫正常,心悸亢進,脈搏加速,呼吸困難,全身痙攣,尸僵不全。大鼠中毒表現為精神不振,被毛蓬亂,食欲減退,消瘦,流眼淚。
4 小結
在實際的畜牧生產中,雖然喹乙醇能使動物快速增長,從而獲取更多經濟利益,但是由于其對生物的毒性危害,以及國內使用不合理、濫用現象廣泛,不但嚴重影響了我國畜禽產品的質量及對外出口,也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了極大的潛在威脅。因此,如何正確合理使用喹乙醇,趨利避害,應予綜合考慮,進而減少喹乙醇對生物和環境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