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花卉產業2010年發展現狀分析
3 廣東省花卉產業供需情況
3.1 供需狀況
廣東是全國鮮切花尤其是切葉、切枝的主要供給源頭,也是盆栽花卉和花壇植物的供應大省。2O09年,廣東花卉銷售總額達98.53億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觀葉植物、紅掌、鳳梨、蘭花種苗供應基地,生產的冬春鮮切花在全國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3.2 成本與價格
受宏觀經濟通脹和西南花卉主產區旱情影響,花卉種植的肥料、農藥、人工等成本都持續增加,致使廣東部分花卉產品價格出現上漲[6]。2009年,廣東鮮切花平均價格為0.67元/支,總體水平與上年持平,但百合、月季(玫瑰)價格分別比上年增長
1l1.55% 、40.08% ;盆栽植物平均價格為5元/盆,總體水平比上年上漲90.58%,其中,蘭花類、花燭屬類、觀葉芋類盆栽價格分別上漲8.89%、102.7%、44.99%;苗木價格比上年上漲約15%.大規格綠化苗、全冠苗木和樁景苗成為搶手貨。胸徑20 em以上的香樟、秋楓、廣傘楓等價格漲幅更達30%~50%。
3.3 未來供需及價格預測
隨著災后復產工作的開展,廣東未來花卉市場將回歸平穩。一是珠三角一體化規劃方案的出臺和新一輪綠網建設為廣東花卉產業帶來了穩定需求。二是進入2010年下半年,廣東花卉消費品種將向菊花、年桔等本地花木轉移,廣東花卉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將得到改善。三是在全球經濟沒有完全復蘇的情況下,國際花卉市場需求減弱仍會持續,廣東境內花卉將會出現剩余,產品價格會逐步回落至穩定。預計201 1年全省花卉種植面積將擴大到6萬hm ,銷售額達105億元、出口創匯突破9 000萬美元、產值超過l7萬元hm2
4 廣東花卉產業各要素貢獻情況
4.1測算模型
采用CD 生產函數模型對廣東花卉產業各要素的貢獻率進行測算,花卉生產函數模型的一般形式為:Y=AeδKαLβMγ式中,y為總產值;K為物質費用;L為勞動投入;M 為種植面積;A表示常數;α 為物質費用產出彈性;β 為勞動產出彈性;γ為耕地產出彈性;δ為科技進步率;t為時間變量。根據CD生產函數的要求。所有指標盡可能采用使用量而非費用。但在缺乏相關統計數據的條件下,對部分數據進行了估算。為消除價格變動影響,以2000年數據為不變價。用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和農業總產值指數對花卉總產值、物質費用進行了調整。
4.2 結果及分析
根據CD生產函數模型,采用前后3年平均增長率(2009年采用前后2年),對2009年廣東花卉產業各投入要素貢獻進行測算.結果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2009年,廣東花卉產業各投入要素中,科技進步、物質費用和勞動投入均對產值增長起重要作用,貢獻率分別為47.13%、41.3% 、18.15% ,廣東花卉產業的增長主要源于科技進步和物質投入。但播種面積對產值的貢獻率為負,反映出在受資源約束的情況下,廣東花卉產業正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發展趨勢,亟待生產葉綠素含量,噴施最佳時間在初花期之前。可溶性蛋白質、可溶性糖是葉片的重要組成成分,其含量可反映植株的生理狀態,下降預示著葉片衰老的開始。浸種+幼苗期噴施+現蕾期噴施+初花期噴施處理和浸種+幼苗期噴施+現蕾期噴施處理的含量最高,初花期噴施和清水浸種對照最低。上部果枝葉鈴齡10 d時蛋白質含量最高,中部果枝葉蛋白質含量30 d時最高,下部果枝葉蛋白質含量隨棉鈴增大果枝葉蛋白質含量逐漸增加。在鈴齡40 d時可溶性蛋白質含量最高。上部果枝葉可溶性糖含量在鈴齡30 d之前高于中、下部,在棉鈴40 d時與上、中、下部棉鈴果枝葉可溶性糖含量相差無幾。上部果枝葉可溶性糖含量隨鈴齡增大而降低,下降趨勢快,中、下部果枝葉可溶性糖含量隨鈴齡增大而增加,到棉鈴20 d時達到高峰期.之后逐漸降低。這一結果與劉連濤等[11]的試驗相吻合
本試驗結果表明.經極細鏈格孢蛋白激發子噴施或浸種處理后。抗蟲雜交棉體內的SOD、POD活性升高、MAD含量降低。說明PEAT可能與隱地蛋白(elicitin)和過敏蛋白(harpin)具有同樣的激活植物自身的生長和防御系統的功效。至于酶活性的變化,是極細鏈格孢菌蛋白激發子從基因水平上促進酶的生物變化,還是其本身刺激了酶的活性,尚待進一步研究。
本試驗結果還表明.噴施或浸種PEAT能顯著提高棉花產量.浸種+幼苗期噴施+現蕾期噴施+初花期噴施處理產量為1 781.
44 kg/hm2,浸種+幼苗期噴施+現蕾期噴施處理產量為1 767.
61 kg/hm2 , 比清水浸種對照分別高出43.7%、42.5%,達到極顯著水平。這可能與極細鏈格孢蛋白激發子能激活植物自身生長,增強生理機能有關。
5 對策建議
廣東花卉產業已初具規模,在一定時期內將保持穩定發展。但隨著人們對花卉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和需求層次的不斷分化,未來廣東花卉產業必將走上標準化、特色化和品牌化發展道路。因此,下一步的發展應從三方面考慮:一是提升花卉產業源頭創新能力.強化科技進步對花卉產業的支撐作用:二是加大力度發展花卉設施栽培,減少種植面積等資源約束給產業發展帶來的障礙;三是加快花卉保鮮貯運技術體系建設,打造專業化的現代花卉物流體系,徹底實現花卉產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集約型產業的生產方式轉變.
本文地址:
http://www.qingqingav.com/industry/HTML/4628.html,如要轉載,請注明轉載自中國農業人才網
上一頁 [1] [2]
文章錄入:希望的田野 責任編輯:耕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