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3.2.1 價格低廉,運輸不便。冀南山區地理特點的限制,近幾年收購價僅為0.6 元/kg,1 名農民在崎嶇山路上運輸,山坡梯田采摘,勞累1 d 僅能采收到家50 kg,1 d 勞動毛收入僅30 元。當地農民采摘積極性差,使熟透的柿子自然落地,資源浪費,污染環境。采購商也因山區路險,交通不便,運費昂貴,不愿前往收購。
3.2.2 品種落后,果實保鮮時間短。果樹抗蟲性差,蟲害嚴重,果樹的樹干、樹葉、果實均有被蟲為害癥狀。由于山區的地理特點,農藥除蟲勞動強度大。樹冠高大,不利采摘,壞果多,保鮮時間短。
4 發展對策
4.1 從“三品”(品種、品質和品牌)優勢想對策。管理柿子嫁接是關鍵,要根據市場需求,引進先進的果樹管理技術,培訓當地果樹管理技術員,盡快更新品種,提高品質,創立品牌。技術員要樹立以“三品”服務“三農”思想,近快掌握柿子管理技術,尤其是嫁接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以柿子產業致富一方。
4.2 從發展山區文化旅游上想對策。冀南山區大都是革命老區,利用人文和資源結合來發展旅游業,吸引游客,開辦柿子采摘及觀光節。滿山的紅果和紅葉,使游客既飽了嘴福,又享了眼福,同時使老區紅色旅游更富有含義,更深一層。
4.3 從產品就地深加工上想對策。引進資金開辦柿子產品加工廠,例如:開辦柿子酒廠、柿子醋廠等,提高柿子的附加值,使柿子收購價格提升,促進農民種柿子和收柿子的積極性。引導農民使柿子升值,自釀柿子醋,自做柿子炒面,曬制柿餅、柿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