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天津市發展設施園藝的現狀
2007 年,天津市加快種植業設施建設以來,全市新建種植業設施1.67 萬hm2,其中新型節能日光溫室0.56 萬hm2,普通溫室0.23 萬hm2,鋼(復合)骨架塑料大棚0.43 萬hm2,普通塑料大棚0.31 萬hm2,智能溫室40 hm2。新建種植業設施主要分布在全市11 個有農業區縣和農墾集團,其中薊縣0.3 萬hm2、寶坻區0.24 萬hm2、武清區0.37 萬hm2、寧河縣0.18 萬hm2、靜海縣0.2 萬hm2、東麗區0.02 萬hm2、津南區0.006 7 萬hm2、西青區0.15 萬hm2、北辰區0.04 萬hm2、漢沽區0.02 萬hm2、大港區0.02 萬hm2、農墾集團0.02萬hm2。新建種植業設施主要種植蔬菜、花卉、果蔬。2008 年,天津市設施園藝又建成0.48 萬hm2,在建0.25 萬hm2,這個數量相當于過去十年的建設規模。年蔬菜總產量可達84 萬t,總產值25 億元,為農民創效益17.5 億元。與傳統露天農業相比,平均公頃增效益達到135 000 元,增長3~10 倍。目前,郊區出現了一批公頃效益超75 萬元的蔬菜、超105 萬元的蘑菇、超300 萬元的花卉生產設施。天津市設施園藝的生產呈直線上升趨勢,設施蔬菜生產已占全市蔬菜種植面積的50%以上,遠遠超過設施果樹和設施花卉的生產面積,是設施園藝的主力軍。我市設施發展面積最大的是武清區,其次是西青區和東麗區等。天津市已初步形成了一個設施園藝產業帶和幾個設施聚集區:薊縣津薊高速(薊縣段)兩側設施蔬菜生產聚集區;武清北部河西務、下伍旗、大良、河北屯設施蔬菜生產聚集區;靜海沿運河兩側設施蔬菜生產聚集區;寧河薊運河東岳龍、豐臺、板橋、苗莊四鎮設施蔬菜生產聚集區;寧河中東部造甲城、潘莊、七里海等鄉鎮設施蔬菜生產聚集區等。而且有些聚集區已經打破了區縣界域,如西青辛口鎮和靜海北部獨流、臺頭、良王莊等鄉鎮的設施聚集區已連成一片。設施園藝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格局正在逐步形成。2007 年底,天津市政府出臺惠農舉措,市財政提前預撥了1.38 億元補助資金來著力促進設施建設發展。市農委、市財政局、市農業局制定全市種植業設施建設管理辦法,對郊區新建的標準化設施園藝種植園區給予財政補貼,對新建的新型節能日光溫室補貼標準為7 000 元,普通溫室為4 200 元,鋼(復合)材料骨架塑料大棚為2 500 元,普通塑料大棚為1 200 元,補貼范圍、補貼標準和過去相比都有了很大提高。各區縣圍繞設施園藝建設也先后出臺各類相關政策,明確了各自的補貼辦法和標準。如目前天津市北辰、西青等區縣都出臺了相應的補貼政策,其中北辰區對新型節能日光溫室的補貼最高達到13 000 元,對塑料棚的最高補貼達到3 800 元。惠農政策的落實掀起了各地設施園藝建設的高潮。半年多的時間完成了0.28 萬hm2 的建設任務,相當于過去幾年的發展規模。天津市堅持梯次發展和多層次搭配,大力發展以節能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為重點,智能溫室、連棟溫室和改良中棚為補充的現代設施園藝。根據天津市農委20 條實施意見的總體目標,2007-2011 年5 年時間,計劃全市種植業設施面積將新增2.66 萬hm2,由現在的2.33 萬hm2 發展到5 萬hm2,其中2007-2008 年度已完成0.66 萬hm2。總之,在天津市優惠政策的推動下,天津市設施園藝面積迅速增加,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更關鍵的是農民能否掙錢,能否從中獲益。根據項目組對市、區、縣主管技術人員、高校專家等的問卷調查發現:目前天津市溫室總量仍需要擴大,發展不平衡,但發展中建設調地困難;天津市設施生產的產品質量普遍較好,發展潛力較大,具有多樣性的種植結構,可以充分發揮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