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海紅果種植的其他價值
4.1 保持水土
海紅果樹抗寒耐旱, 適應性強, 是防風固沙, 保持水土的較好樹種, 柴寶峰等用壓力室技術研究了海紅和刺槐的水分參數及其季節變化規律, 得出結論: 海紅果的抗旱性明顯強于刺槐。近年來, 海紅果產區政府正積極引導農民栽植海紅果, 使經濟林和生態林有機結合。
4.2 觀賞
海紅果是一種優良的園林觀賞樹種, 樹姿優美, 樹體呈自然蘑菇形,樹態峭立,尤其是主干、主枝曲如虬龍, 大根盤根錯節, 小枝自然下垂, 整個樹形完全可與龍爪槐媲美,較龍爪槐更勝一籌, 觀賞價值高、景觀效益好、性狀穩定而且適應性廣、耐污、耐修剪、抗病蟲害能力強、管理技術簡便、易繁育、經濟壽命長、養護成本低, 是一種具有很高園林景觀價值并獨具特色的樹種。
5 海紅果產業的發展前景
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功能性食品逐步受到人們的關注, 要求食品既要綠色無污染, 又要好吃有營養,同時還要具有藥理、保健等作用。華北地區的海紅果正是具備了以上的所有要求, 產地遠離工礦污染源, 緊靠黃河沿岸, 農田化學藥品很少施用, 其產品是無污染的純天然食品, 海紅果資源由于其獨特的生理學特性, 栽培區域較小, 總產量有限, 加之營養豐富, 醫食同源, 風味獨特, 天然純凈, 有極大的市場開發價值。為了切實推進海紅果產業化進程, 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盡快使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內蒙古有關部門經過幾年對區內外市場和果品產地調研及品種引進試種, 將海紅果等蘋果品種確定為內蒙古自治區的主導品種。內蒙古自治區果樹主管部門調整果樹結構和發展布局, 建設“兩帶”、強化“三區”, 把海紅果和中蘋果作為今后幾年的果業發展方向。“兩帶”即: 西遼河平原、陰山丘陵區2.7 萬hm2中蘋果產業帶; 清水河縣、準格爾旗黃土丘陵及呼和浩特市沿山區1.3 萬hm2 海紅果產業帶。“三區”即: 呼和浩特市66.7hm2 自治區級無病毒良種苗木繁育基地示范區; 西遼河平原、陰山丘陵區0.53 萬hm2 矮化無病毒蘋果示范區; 清水河縣、準格爾旗黃土丘陵區及呼和浩特市沿山區0.2 萬hm2 生態無病毒海紅果示范區。山西偏關縣委、縣政府在萬家寨鎮、新關鎮等村莊大量栽培海紅果樹, 把發展海紅果生產作為一項重要產業。陜西府谷縣把“在哈鎮新建海紅果加工生產線”列為縣里九大科技工程之一。在海紅果產區政府重視發展海紅果產業的同時, 各地區政府正積極的開發投資項目, 吸引外資,各個果蔬研究室正全力開發海紅果貯藏加工技術, 各個海紅果加工企業正努力樹立產品品牌, 提高海紅果產品知名度。相信在海紅果產區政府的支持下, 在海紅果加工企業的努力下, 在科技人員的研發下, 在果農細致入微的管理下, 海紅果產業的發展一定會蒸蒸日上。
6 小結
海紅果是一種具有極高經濟開發價值, 有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蘋果屬樹種。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們對污染問題的普遍重視, 我國城鄉人民普遍渴望得到安全、無污染的有機食品。開發海紅果有機食品是出于對保護生態環境, 保護資源, 關注人類健康, 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認識。發展海紅果有著極好的市場前景, 大力發展海紅果產業,可以充分發揮華北地區的自然資源優勢, 在滿足國內市場的同時還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出口創匯; 同時, 還能增加農民收入, 是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